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张恬编辑:秦舷2023-08-17 14:57:50
《漫说文化丛书·续编》新书交流会现场。
《漫说文化丛书·续编》。
红网时刻新闻8月17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张恬)8月16日,2023上海书展期间,“文化里的中国——《漫说文化丛书·续编》新书交流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会上,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北京领读文化合作出版的新书《漫说文化丛书·续编》与读者见面。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北京大学现代中国人文研究所所长、该书主编陈平原,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编者袁一丹,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贺正举与上海读者共赴一场文学雅聚,探讨中国散文里的文化发展与变迁。
这是《漫说文化丛书·续编》出版以来的首场读者见面会。陈平原在分享中表示,这套丛书巧妙勾连起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是奉献给广大读者,特别是当代青年读者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变迁与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佳作。
时隔30余年,打造延续经典的时代之作
《漫说文化丛书·续编》于今年6月出版,其延续了20世纪90年代由著名学者钱理群、黄子平、陈平原所编写的《漫说文化丛书》的编写理念和精神。“续编”由陈平原领衔的12位青年学者共同编写,以文学为经、以文化为纬,按照专题分为12册,集合了汪曾祺、莫言、史铁生、迟子建、贾平凹、李娟等名家散文作品,整套书极具中国世俗文化趣味,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与思想潮流的变革。
活动现场,陈平原、袁一丹围绕《漫说文化丛书·续编》的编写理念展开交流。
陈平原介绍新书编写理念。
时隔30多年,为什么会“续编”?这次“续编”希望给读者带来什么?陈平原表示,选择一批有文化意味而又妙趣横生的散文分专题汇编成册,一方面是让读者体会到“文化”不仅凝聚在高文典册上,而且渗透在日常生活中,落实为所熟悉的一种情感,一种心态,一种习俗,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借此改变世人对散文的偏见。让读者自己品味这些很少“写景”也不怎么“抒情”的“闲话”,远比给出一个自认为准确的“散文”定义更有价值。
陈平原谈到,《漫说文化丛书·续编》共选入275位作者的500多篇文章。丛书最大的特点是文章的趣味,不以抒情为中心,也不以叙事为中心,以说理、以谈论日常生活以及其背后的哲理为中心,以改变中国人对散文的想象。借助12册书,希望给改革开放后40年中国的社会生活做一个素描。借由作家和学者们的观察,把40年的变迁落实到日常生活中,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关注。借助文章和学问,日常和诗意,个人阅读和公共立场来呈现整个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袁一丹表示,散文是一个相对透明的“容器”,一篇散文打动人心,正是因为其承载着一个有分量的生命体验,作者向读者敞开了他生命的某一个瞬间或者是他精神的某个角落。
袁一丹与现场读者分享交流。
作为丛书中《国学沉浮》的编者,袁一丹说,国学与现代中国的文化认同,与现代中国人的身心安顿息息相关。《国学浮沉》这本作品深刻思考了中国文化的命运,力图呈现众声喧哗的思想现场。希望能让读者从中感悟到“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两位学者深入浅出的讲解引发与会听众的共鸣,现场氛围热烈。
出版创新,带领读者品味当代散文里的日常生活
“我们出版‘漫说文化丛书’的目的,就是力求在共同的文化时空中,为读者找到共通的情绪共鸣和情感归宿。”湖南人民出版社社长贺正举在活动发言中表示,《漫说文化丛书·续编》共12册,以直面个体、直面现实、直面历史的呈现方式,展现编者对中国文化在当代的生命力所持有的坚定信心。
贺正举介绍新书出版情况。
据介绍,该书从选题策划到付梓成书历时5年,陈平原带领12位理论功底扎实的青年学者深耕细作、锤炼打磨,每本书都蕴含着编者团队深入研究某一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启示和思考,引导读者从自己、从周边、从生活出发,去读懂散文,安顿自己。
为了给读者带来一本内涵与“颜值”兼具的精品通俗理论读物,编校团队全力以赴、全情投入。该书从封面设计到内文版式,每一个环节都精益求精,封面插画由美国传达艺术奖(CA 奖)获奖插画师设计,颇有复古韵味。此外,为了让《漫说文化丛书·续编》的呈现更加立体多元,生动丰富,编辑团队邀请了专业主播团队制作录制有声书,书中内容既“入耳”又“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