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岳麓书会 > 详情

岳麓书会·红网夜读①丨《大国制造》选篇:《扬帆出海》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张盟编辑:肖拓2023-11-08 20:29:22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张盟 长沙报道

品味中南好书,邂逅一麓书香。欢迎收听红网夜读,我是田萌,田野的田,萌芽的萌。今天起,推出第二届岳麓书会中南好书特辑。第一期,为您带来鲁迅文学奖得主、报告文学作家纪红建的报告文学作品《大国制造》选篇之《扬帆出海》,走进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驱——魏源。

抵达魏源故居,是一个雨后的傍晚。

1794年4月23日出生的魏源,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 他小时候发奋读书的故事,依然在这里流传。从这里走出的魏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产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撰就了《圣武记》《海国图志》等鸿篇巨制,对中国乃至日本等东亚国家的近代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暮色降临,伫立在故居前的我,仿佛穿越时空,见证了一次非同寻常的会面。

1841年年中的一天夜晚,江苏镇江。

彼时,年过半百的林则徐,刚从禁烟功臣变为流放边疆的罪臣。但他没有自怨自艾,依然心系国家的安危。痛定思痛,反思大清帝国与英帝国战争一触即溃的原因,深刻认识到外强中干的清王朝无法抵挡英帝国坚船利炮的攻击。他迫切想见一个人,并期望他写一部大书,让国人认清世界形势,主动向西方学习,保家卫国。

这个人就是比他小9岁,时年47岁的湖南人魏源。他们是一对生死不渝的知己,都是天纵之才,惺惺相惜;他们思想相通,主张经世致用;他们性情相似,刚直不阿。林则徐在江苏做官时,魏源的父亲魏邦鲁是他的部属,曾在苏州官钱局当差,从事文秘工作。魏源勇于“破除积习,不受陋规”,颇得林则徐肯定,林则徐冲破地位、身份的阻隔,和魏源缔结了深厚友谊。

听说好友即将远行,魏源没有丝毫顾忌和犹豫,急忙从扬州家里赶到镇江送别。在那个古称“京口”的江南小镇,林则徐和魏源披肝沥胆,对榻竟夜倾谈,抚今追昔,深觉国事茫茫、前途难卜,百感交集。次日离别,林则徐向魏源再次倾吐“患无已时,且他国效尤”的担忧,并从随身的行李中拿出一个包裹递给魏源,郑重嘱咐说:“这些是我在广东时派人从海外书报中辑译的《四洲志》等资料,现交付与你,并拜托将它们编辑成书,以期启迪国民思想,悟得御敌之道!”

说完他把资料交给了魏源。

面对林则徐的信任和嘱托,魏源热泪长流,颔首应允。由此,中国近代史上的这一对生死不渝的知己,开启了中国近代思想启蒙的闸门。

1842年,魏源不辱使命,编成《海国图志》50卷本,总计57万字, 此书成为中国最早一部系统地研究世界历史、地理、文化、科技的专著。为表明编书目的,魏源在序言中讲得非常清楚:“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并在书中特地记载“时林公嘱撰《海国图志》”,以纪念林则徐。

1847年,魏源将其扩充为60卷。1848年,另一位著名思想家徐继畲的《瀛寰志略》问世,魏源又吸取该书部分精华,于1852年增补扩充为100卷。

在100卷本的《海国图志》中,魏源不仅重视工商业,并由经济 扩展到政治,由原来对西方“坚船利炮”等奇技的详细解说,发展到对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介绍。他认为“师夷”是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工作,因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

令人惊叹的是,魏源还提出了宏大的“师夷方案”:第一是设厂制造,第二是延请西方技术人员来华指导,第三是军工厂不仅生产船械武器,第四是学习西方的养兵练兵之法,整顿海陆军。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冲破了传统封建思想的束缚, 打破了“祖宗制度不可变”的封建理论,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这个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被后来的洋务派所吸收和借鉴,最终形成了近代洋务思想。

【图书简介】

微信图片_20231108204403.jpg

《大国制造》,纪红建,著,湖南人民出版社。

《大国制造》紧扣“创新驱动发展”“制造强国战略”时代主题,以湖南为聚焦点,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展现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展现中国制造业企业落实中央部署,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实现技术革新、转型升级,从而做大做强的崛起之路,展现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磅礴力量。

【作者简介】

作家纪红建。

纪红建,湖南望城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文联主席团委员,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副主任,长沙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长篇报告文学《乡村国是》《大战“疫”》《哑巴红军》《彩瓷帆影》《大国制造》等二十余部,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当代》《求是》等刊物发表长中短篇报告文学200余万字。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宣部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特别奖、第二届“茅盾文学新人奖”等,系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