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出版风采 > 详情

湖南出版高质量发展②丨开风气之先,走向世界的“文化基因”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李丹编辑:张云帆2024-06-19 15:12:33

微信图片_20240619114738_副本.jpg

6月19日,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开幕。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摄影 李丹 北京报道

三十而立,风华正茂。

6月19日,第30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盛大开幕。

图博会创办于1986年,已举办30届,成为国际第二大书展,是我国目前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书展平台,也是亚洲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书展。

作为图博会的常客和参展主力军,湖南出版人再次从湘江之滨出发,奔赴这场以书为媒、共促中外文化交流的盛宴。在这里,一本本承载着湖湘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将飘洋过海,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湖湘风采。

湖南,不沿边、不靠海、深居内陆,在与世界的联系中,因为超前的眼光、精准的战略、大胆的改革,赢得了“湖南人能吃辣椒会出书”的美名。如今,湖南出版集团综合实力和影响力位居全国出版集团前列,稳居全球出版企业50强之列。

从一本本湘书涌向世界,到文化教育服务走出国门;从领先的印刷技术向世界展现“精美中国”,到极具湖湘特色的文化展会飘洋过海……一直以来,走向世界,是刻在湖南出版人骨子里的基因。正是这种文化基因,引领湖南出版一路崛起壮大,书写“出版湘军”的传奇,并朝着建设世界一流新型主流出版传媒集团的目标奋斗。

“走向世界”,开中国出版风气之先

历史大潮中,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总是发出先声。

1979年12月,全国出版工作会议在长沙召开。湖南率先提出,地方出版社要“立足本省,面向全国,争取更多的图书进入国际市场”。这一口号的提出,被认为是中国出版业具有转折意义的大事。

1983年6月,“立足本省,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口号被写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开一时风气之先。

此后,沿着“立足湖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这条道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一批敢为人先、不拘一格的湖南出版人,为中国出版界贡献了一大批风靡全国、经久不衰的时代精品,成就了属于湖南出版的蓬勃之春。

锺叔河_副本1.png

著名出版家、学者、散文作家锺叔河。

20世纪80年代是我国出版界“群星闪耀时”。他们之中,就有从湖南平江走向世界的著名出版家、学者、散文作家锺叔河。

凭借过人智慧与胆识,锺叔河主编了《走向世界丛书》《周作人文集》等大型图书,影响深远。他始终读书、笔耕不辍,在编辑与写作中创造性地引导更多人“走向世界”。

《走向世界丛书》主要收集1911年以前中国出使、考察、游历西方各国的记录,它不全是先进人物的作品,却都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实录,给当时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和历史的借鉴。

走向世界丛书_副本.jpg

2016年,锺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百种完成。

1980年8月,《走向世界丛书》的第一种《环游地球新录》出版,之后平均每月出版1种。到2016年底,跨越37年、总计1700万字的《走向世界丛书》100种完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树立了一座丰碑。

“第一推动”,用科普点亮阅读之光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下海”成为风潮,畅销书兴起。

然而,一群湖南出版人则“反其道而行”,一头扎进了冷门的科普与学术领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首席编辑孙桂均就是其中一员。

1999年,霍金修订了《时间简史》。作为霍金著作的第二代责任编辑,孙桂均正是从这时起,以她的诚意与专业,与这位科学巨匠结下了长达20年的深厚情缘。

事实上,《时间简史》的引进并不顺利。1988年,霍金出版《时间简史》,在国外引发了轰动。当时,霍金在国内的名气还不大,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慧眼识英雄”,在极为艰难的情况下引进出版了中文版《时间简史》,作为《第一推动丛书》的打头阵之作。当时,这套丛书并不为赚钱,而是以“出一流科学家的书,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为宗旨的科普类读物。

第一推动第一版.webp_副本1.jpg

《第一推动丛书》第一版。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与霍金的合作持续多年,深受对方信赖,出版社后来还获得了霍金图书简体中文版的独家版权。孙桂均也从霍金图书的成功经验中受到了启发,看似高端的科普与学术著作,只要抓对选题、把握市场,也能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从1992年的第一本薄册子——《时间简史》,到如今4个系列共62本的体量,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的《第一推动丛书》这套巨著已经默默更新了30多年,从未间断。

作为国内最早的引进版科普丛书,《第一推动丛书》不仅仅是陪伴几代人成长的普通读物,更被无数人视为科学精神的家园。一代又一代青年,因为这套书,叩响了科学的大门,这些经典,或重塑了他们的世界观,或在他们心中埋下了科研的种子,助力他们成为各个领域的科学栋梁。许多我们熟知的科学圈名人都是这套书的忠粉,如刘慈欣、姬十三、郝景芳、王立铭等等。

深耕主业,开创“文化出海”新模式

时至今日,“走向世界”的湖南出版人,一直引领着中国出版行业的浪潮。

近年来,湖南出版集团对外版权贸易活跃,年均对海外引进和输出图书版权数量达600种。截至目前,中南传媒共向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译介2100余种优质湘版图书版权,覆盖44种语言,形成了主题图书、传统文化图书、教育图书“走出去”三大特色,版权输出数量在全国出版集团中位列前茅。

教育援外_副本1.jpg

中南传媒援柬埔寨教育技术援助项目完成实施。

除了图书“走出去”,中南传媒凭借多年深耕教育出版积累的丰富内容资源,在综合教育援外、线上教育工具出口、智慧教育对外培训等领域积极发力。

成功执行我国首个综合教育援外项目——援南苏丹教育技术援助项目,开创“文化援外”新模式。该项目的成功,不仅全面改善南苏丹教育环境,帮助其建成整套现代教育综合发展体系,其成功经验也为其他文化“走出去”项目提供借鉴。目前,中南传媒借鉴南苏丹模式,“援柬埔寨教育技术援助项目”也已完成实施。

2022年,中南传媒在全国10家教育援外资质中标单位中独占三席。中南传媒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丰富的教育援外项目执行经验,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精准服务海外年轻受众群体,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沟通民心,搭建中华文化国际交流平台,向世界展现湖南出版的担当与作为。

造船出海,“多点开花”开拓全球市场

近年来,湖南出版“走出去”模式不断创新,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积极参与各大国际书展和大型国际文化交流,举办各类文化交流活动、寻找对外文化交流和贸易机遇,在海外掀起中华文化和湖湘文化热潮。

纪念馆1_副本.png

湖南出版集团落实湖南省委宣传部要求赴法国蒙达尔纪纪念馆现场调研。

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曾是中国学生旅法勤工俭学学习生活的寓所,有着鲜明的“红色印记”。这是当年赴法勤工俭学的倡议者和领导者李石曾的故居。邓小平、蔡和森,以及李维汉、李富春等多位湖南籍早期革命家,也曾在这里寓居过。更有意义的是,纪念馆还是“中国共产党”名称的“策源地”。

2015年,中南传媒承担了法国蒙达尔纪纪念馆的建设、装修、布展等工作,在4个月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前期策划、产品筛选、设计制作、物流运输、陈列布展等各项工作,用“中南速度”向世界生动讲述了“湖南故事”。

卓越大师.jpg

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首届“卓越大师·中国”评选结果揭晓。

2023年11月,中南传媒携手博洛尼亚书展将全球原创插画绘本领域最权威、最有影响力的评选和展览项目“卓越大师”引入中国,推动优秀中国创作者及作品走向国际主流出版市场。2024年4月,在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首日举办首届“卓越大师•中国”颁奖礼和优秀作品展,引发了广泛关注。

凭借领先的印刷技术,中南传媒近年来还积极对外输出印刷产能,开辟文化服务出口新航道。近十年来,中南传媒承接海外印刷订单金额超2亿元人民币,通过国际竞标承接阿富汗、印度、孟加拉国等多国教材印刷项目,产品出口至美国、英国、南非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入选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供应商名录。

自2013年起,中南传媒连续多年参与承办“湖南文化走出去”系列活动,足迹遍布泰国、联合国总部、法国、芬兰、德国等地,通过湘书、湘绣、湘茶、湘菜、湘艺的展示,每场活动均在当地掀起“中国文化热”,多次创造当地参展人数新纪录,吸引中外媒体争相报道,成为湖南文化走向海外的一张闪亮名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