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彩瓷文化交流暨《彩瓷帆影》版权推介活动在京举行

来源:红网作者:郭薇灿 李丹编辑:肖拓2024-06-20 08:41:58

活动现场。

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Niranga palipan、《彩瓷帆影》作者纪红建、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吕成龙进行交流对谈。

《彩瓷帆影》。

红网时刻新闻6月19日讯(记者 郭薇灿 摄影 李丹)“《彩瓷帆影》不只是关于彩瓷的,它也是关于民族、关于文明的一本大书。”6月19日,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彩瓷文化交流暨《彩瓷帆影》版权推介”活动上,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Niranga palipan、《彩瓷帆影》作者纪红建、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吕成龙等嘉宾纷纷表示,长沙彩瓷属于湖南,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它就是前往世界的共赢之路、友谊之路、文明之路。

1998年,在印尼勿里洞岛海域,一艘名为“黑石号”的沉船被世人发现,船上打捞出的陶瓷制品多达67000多件,其中的57500余件瓷器都是长沙彩瓷,由此震惊的世界。长沙彩瓷在 “海上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故事,由一片被历史封存千年的瓷片悄然打开。

在中国这个瓷之国,长沙彩瓷鲜为人知。1200年前的它为何火遍世界?为何被誉为是“世界商业的奇迹”?带着关于长沙彩瓷的种种谜团,著名作家纪红建独辟蹊径,以贯穿中西的视角,依托行走、探寻、考古、历史讲述及史料记载,追溯长沙彩瓷如何南北融合、创新突破,成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瓷器世界工厂,探秘中国制造远销海外的文化和经济因素,描绘出一幅千多年前中西文明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交流的历史图景。

《彩瓷帆影》自出版以来,因兼具了题材之“好”和叙事之“美”的基本要素,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它的版权被输出到了斯里兰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还入围了今年的年度“中国好书”,入选了2023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2023年度中南好书等,同时也受到了许多读者的喜爱。

现场交流会上,纪红建介绍,他的家乡就在离铜官窑唐朝窑址不远的地方,因此他自称彩瓷的“娘家人”。从2017年起,纪红建就以一种“娘家人”的认真,为《彩瓷帆影》积累素材,他探访长沙铜官窑如何南北融合、创新突破,成为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瓷器世界工厂艰辛而又辉煌的历程;再从湘江出发,沿长江、东海、南海、印度洋、阿拉伯海等,追溯长沙彩瓷走向世界的恢弘历程。在纪红建看来,虽然创作过程艰难,但这也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的历程。

“《彩瓷帆影》既是长沙彩瓷发现寻访之旅的记写,也是长沙铜官窑历史存在的再现。”纪红建说。

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出版集团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