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艺术 > 详情

王跃文在历史中“走神”

来源:长沙晚报作者:贺有德编辑:杨雁霞2024-06-04 09:42:09

  《走神》/王跃文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

《走神》/王跃文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

长篇小说《家山》热度未减,作家王跃文的首部历史文化随笔集《走神》新鲜出炉,再度引人关注。

《走神》分为三辑,“大人们的坏脾气”,眼光瞄准古代那些“坏脾气”的官员“大人们”;“权杖与华表”,镜头对准康熙、雍正、乾隆等君王的虚情假意或独断专横;“仁者·君子·凡人”,视线移向孟子、庄子、“竹林七贤”等思想家或知识分子。全书收录王跃文探究历史和思索人生的32篇随笔,堪称多年心血的结晶。数十年来,王跃文大量阅读《诗经》《论语》《庄子》《史记》《资治通鉴》等中国人文典籍,旁及野史杂谈,兼收并蓄,厚积薄发,取精用弘,撷取史上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奇闻轶事,从而生发人生感悟。

把失眠走神的胡乱思绪记录下来

《走神》这一书名吸睛,简明深邃。作家韩少功也喜欢这书名:“如果把这本书的内容打90分,我觉得书名可以打120分。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下,人对自己思维状态的认识,这个书名破了题,特别好。”人工智能时代,AI、机器人、人工智能是不“走神”的,只有“作为有生命的人,我们的状态经常是一会儿清楚、一会儿恍惚、一会儿逻辑严密,一会儿走神。”但这未必是坏事,“走神”能给人灵感,写作者特别需要这种状态。

在《自序》里,王跃文透露写作《走神》玄机:“我自小失眠,数羊、背书、冥想,都没有安神催眠之效,我就常常走神千古之外,或是万里之遥。我有时会把失眠走神的胡乱思绪记录下来,形成并不怎么讲章法的短小篇什。”王跃文透露的这种独特的写作状态,一语道破《走神》诞生的因由;当然,“并不怎么讲章法”却是过谦了,或者暗示了某种写作玄机——不有意更不过分讲究行文章法而自成章法;“短小篇什”也是相对而言。《走神》的32篇历史文化随笔,大多是名副其实的短文,短小精悍,而《曾经东洋观清俗》《杂书谈》《甲申事》《康熙君臣杂说》《我们把肉体放在何处》《虚与实》《融入大地》七篇却是地道的长文,收放自如,有广度,有深度。

“短小篇什”可“走神”得不讲章法

《走神》中的“短小篇什”,王跃文自称“并不怎么讲章法”,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无技巧。“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此之谓也。

第一辑中的《大人们的坏脾气》,戏说“大人们”晚清名臣张之洞张大人、咸丰年间两广总督和东晋殷洪乔殷大人的“坏脾气”,先说同类,脾气再坏,总有“死穴”——见皇上;再说异类——苏东坡的“通达可爱”,不像“大人们”那般难侍候,对比鲜明,道破天机,直击要害。《素材与灵感》题目新鲜别致,笔法也是如此:评说康熙年间的佛伦从山东巡抚到川陕总督,从“我很感兴趣”到“皱眉头”到“总不是味道”到“大打折扣”,叙事跌宕起伏,评说有理有趣,前后呼应,古今观照,自成高格。

第二辑中的《伏尔泰和年羹尧》中,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个人,一西一中,一文一武,横向展开,围绕两人的命运,硬生生拉到了一起,印证乐极生悲,祸福相依,皆因两位皇帝找借口、找碴儿成了悲剧人物……

在《走神》里,短篇因短更能吸引当今读者一“读”为快,引领读者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

洋洋洒洒长文“走神”得令人拍案叫绝

与“短小篇什”相对应的七篇长文,洋洋洒洒,谈天说地,说古论今,似乎漫无边际,其实却在漫游历史长河,仰望历史天空,观照当下现实,极其讲究章法,或纵向,或横向,交错展开,“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同时,时刻不忘主题或中心,紧紧围绕主题或中心展开,看似跌宕起伏,却阵脚不乱,让人拍案叫绝。

比如《我们把肉体放在何处》一文,纵向为主,横向辅之,前前后后二十问,多角度、多层次深度探究貌似简单的话题——“我们把肉体放在何处?”“他们逃离肉体,欲往何处?”灵魂拷问,直击人心深处;“……究竟为何而起?”接连五问,深度追加;“人类为什么如此害怕自己的肉体?”接连四问,从历史人物着眼,横向展开;“人性的善受之哪里?”从古人至近人,纵向延伸;“孟子的浩然之气存在于什么样的肉体里呢?”貌似奇谈,横向探究……一路纵横,或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或奇闻轶事,孟子,苏格拉底,庄子,费尔巴哈,释迦摩尼,真假杨朱,拉美特利,管仲,何晏,石崇,王恺,阮籍,刘伶,嵇康,李贽……紧紧围绕“肉体”全方位探究,最后回归当下,直面现实——“新的疑惑又出现了”,而“人世间有多少疑惑经得起追问?人世间又有多少追问会有答案?也许,疑惑本身就是答案”,探究至高潮或者说巅峰,戛然而止,“也许,人类的宿命就是永远只能眼泪汪汪地望着到达不了的彼岸”,收束全文。“我们把肉体放在何处”?在想人之所未想、发人之所未发的二十问深度拷问之后,貌似简单的问题却始终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者说根本没有答案,而这比有答案更有深度,更有广度,更能引人思索。

历史文化随笔,从历史文化中挖掘值得今人借鉴的意义,这是一个宏大而永恒的话题。对此,王跃文这样解说:“我不会美化现实,也不会美化历史。我知道历史未必那么美好,但仍想从古人那里寻求文化养料……不管时代和社会如何演进和流变,做人、做官、做事的基本道理是不会变的。现代人只有守住一些基本的原则和标准,才谈得上有新的价值建树。”王跃文读史,“走神”,神游,穿越,悟道,通心,潜心多年,推出了这部被誉为鉴古知今的通透大书《走神》,被认为是继《大清相国》之后的又一次国民性历史书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