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蔡娟编辑:肖拓2024-05-20 22:57:43
5月19日,“家:让孩子能离开 也爱回来”作家黄灯主题分享会在长沙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5月20日讯(记者 蔡娟)“对于我而言,这种跨越时空的走访,完全超出了日常‘家访’的边界,成为我执教生涯中,从‘讲台之上’走进‘讲台本后’的发端。这种贴近大地、回到起点的走访,让我在生活细密的褶皱处,从另一个视角获得了讲台之外的更多观察。”
5月19日,作家黄灯携新作《去家访》来到长沙滨江文化园,带来一场以“家:让孩子能离开 也爱回来”为主题的新书分享会,与长沙读者和师生家长深入探讨“二本学生”的成长之路,分享她对家庭教育的观察和思考。
黄灯作主题分享。
黄灯是湖南汨罗人,中国现代文学馆客座研究员、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现居深圳,在某高校任职。2020年,黄灯推出非虚构作品《我的二本学生》,关注中国最普通二本院校学生的命运,她用自己多年来对讲台下几千名学生的观察、交流以及毕业后的生活追踪,向读者真切描述了她观察到的“二本”学生的学习、就业、交际和困惑,引起了社会对于大学教育以及二本学生群体的持续关注和广泛热议。
《去家访》是黄灯继《我的二本学生》之后推出的新作,记录了她在2017年至2022年走访自己学生原生家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在这些散落在地图上、需要无限放大才能看到它名字的小城、乡镇、村落里,黄灯与学生的父母、祖父祖母、兄弟姐妹、同学发小、街坊邻居一起交流,倾听他们对教育和人生的体悟,进而更真切和深入地了解那些从四面八方来到她课堂上的年轻人,她的二本学生。
分享会现场,黄灯深情回顾了五年“家访”之路。2017年暑假,黄灯开始了去学生家看看的漫长旅途。从讲台上走下来,她跟随学生回家的路线,一路换乘高铁、长途客车、中巴车,电动车、摩托车,去到腾冲、郁南、阳春、台山、怀宁、东莞、陆丰、普宁、佛山、深圳、饶平、湛江、遂溪、廉江、韶关、孝感等地,去到已经废弃的小学操场、爬上老房子的屋顶、坐在茶园的高坡上、溜进快递分装车间、穿梭于养蚝厂的水域间、捡起田埂上红薯枝叶的藤蔓,去感受学生成长的环境,体验每一个家庭为孩子教育所做的艰辛付出。
分享会现场。
五年间,黄灯走进了20多个学生的家庭。这些家庭大多在农村。在和他们的深入交流中,黄灯对“家庭教育”有了更深的理解。在黄灯看来,这些孩子的父母重视教育,给孩子正向的价值引领,并主动成为孩子的榜样——这样的“言传身教”,比送孩子去上兴趣班、补课更有意义。
“在这种走访中,以家庭为锚点,往往能轻易看到其所带来的丰富链接。”黄灯分享说,她终于拥有机会看到讲台下年轻人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舅舅、叔叔、姑姑、堂弟、同学等父母以外的群体,看到这个群体和他们的具体关联;也得以拥有机会感受到家庭作坊、进厂打工、养蚝修船、摆摊售卖、种植茶叶、宰杀牲畜等具体生计,是如何作用到一个个孩子的生命中,并在无形中塑造他们的劳动观、金钱观和对求学深造、成家立业诸多事情的认知。
黄灯认为,在这一遍又一遍脚踏实地的走访中,她既贴近了自己的学生,也贴近了家长,并在更深的意义上贴近了自己、贴近了教育、贴近了当下中国的现实。“没有什么是易得的,哪怕是二本院校,也需要孩子全力以赴,和家庭倾力托举。”
“如果说,《我的二本学生》通过叙述流动时代学生命运的变迁,凸显了学校教育的有限性,那么,《去家访》则通过家访个案所链接的成长细节,通过叙述学生背后的家庭所遭受的流动性境遇,竭力探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所包蕴的细碎可能,如何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立足社会,获得安身立命的根基。”黄灯说。
黄灯为现场读者签售新书。
“年轻人要在‘内卷’中找到坚实的自我”“家长不要过度焦虑,小学阶段不要‘鸡娃’,不用补课,要培养好孩子的专注力”“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呵护孩子愿意思考的习惯,这些对孩子是终身受益的”“身心健康缺一不可,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有利于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在互动交流环节,黄灯与现场家长和读者探讨分享有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体会和思考,引发大家的强烈共鸣和热烈交流。
此次活动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湖南新华书店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长沙滨江文化园管理中心、长沙市新华书店、乐之书店·开福店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