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渝”见湘书,探寻好书的样子 “出版湘军”精品集结靠什么?

来源:红网作者:曾 小颖 蔡娟 李丹编辑:曾小颖2025-07-26 11:18:29

4034cc20bd994bc7aff7743e9095875d[1].jpg

7月25日,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开幕,湖南出版展台人气火爆。

中央书台.jpg

精品湘书展台。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曾小颖 蔡娟 摄影 李丹 陈雅如 重庆报道

十八年前,全国书市在重庆举办并正式更名为“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八年后,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再次落户山城,“出版湘军”与山城读者再度相聚。

7月25日,在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开幕当天,湖南出版展区一幕画面引人注目。一位读者翻开新版《时间简史(插图版)》,为孩子讲解黑洞的奥秘。而在这个家庭的书架上,躺着泛黄的旧版《时间简史》,它曾经是父亲大学时的陪伴,如今,它成了父子间最动情的纽带。

这不仅是一场跨越时空的重逢,也是一次对“为什么要出好书、怎样出好书”的再回答。这一次,湖南出版集团不仅带来了3600余种精品图书,还带来众多数智产品、文创佳作与特色活动。今天的湖南出版人,正在用坚守与创新诠释,好书的样子,是文化根脉与时代脉搏的同频共振,是工匠坚守与数字浪潮的双向奔赴。

与时代共振:革命文化的力量与创新

1.jpg

7月25日,书博会湖南展团,《本色湖南》主编张志初分享创作缘起和编写理念。

主题出版如何与时代同频共振,既葆有思想深度又能走进读者心里?湖南展区的图书给出了生动答案。

翻开厚重的封面,读者的指尖划过书页的手稿等老照片,仿佛触摸到历史的脉动,获得年度“中国好书”大奖的《毛泽东文谭》选取了45篇闪烁思想光芒、常读常新的毛泽东经典作品,带领读者回到写作现场,“破译”文本密码,通过再读毛泽东,领略伟人思想蕴含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新时代新征程新实践。《靠什么团结 凭什么胜利——中共七大启示录》以中共七大的召开为历史坐标,通过“团结”与“胜利”两大核心命题,全方位完整重述和解读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13年进行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统战、外交等各领域的成功探索、伟大实践和取得的历史经验。

8.jpg

第33届书博会上,中南传媒20部抗战主题重点图书集中亮相。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节点,湖南出版推出的20部抗战系列主题图书成为书博会上的“流量担当”。其中“芷江童年系列”以抗日战争为时代底色,以湘西山村为叙事舞台,通过三个不同维度的故事讲述了战争阴影下少年们坚韧不屈的成长历程,展现了对日战略反攻的前哨阵地上的人物群像及命运。《熄灯号》中小号手用军号传递信念,《白蜡烛》中蜡农父子以白烛守护光明,《竹蜻蜓》中篾匠师徒借竹飞机寄托希望。这些充满烟火气的细节,让宏大的历史叙事有了细腻注脚。

“十四五”期间,湖南出版策划围绕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三高四新”等主题主线,策划《奔向共同富裕》《奋进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研究丛书》等主题出版选题近300种,截至2024年共有20种选题入选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奔向共同富裕》获第十六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图书奖,《毛泽东文谭》《亲爱的人们》分别入选2023、2024年度“中国好书”。

为什么中国能走到今天?答案写在书里,更刻在人们心里。湖南出版用一批批精品力作,回应了时代的提问;他们也用事实证明,主题出版不是喊口号,而是让思想与历史在书页里变得“可触摸、能共鸣”。

让文脉“活”起来:湖湘文化的厚度与传承

3.jpg

7月25日,《功名诀:左宗棠镜像》作者王开林为读者签售新书。

岳麓书社的展台前,《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魏源全集》《王闿运全集》五大全集依次排开,烫金的书名在灯下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湖湘文化的厚重与深邃。

“我们不是在整理故纸堆,而是在打捞文化的DNA。”《王闿运全集》的编辑表示。这部38册、1240万字的巨著,不仅是湖南出版在“十四五”期间的重要文化工程之一,更是三百年湘学文脉的传承。斯文在兹,志业在此,编辑更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为了核对经学引文,翻烂了《十三经注疏》;为了更好地理解王闿运,研读他的传记和日记,还专程去湘潭,探访王闿运的墓地,寻找湘绮楼遗址……正是这些细细碎碎、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繁琐工作,一天天、一年年堆叠,才最终有了这部巨制的诞生。

“十四五”期间,湖南出版完成《袁隆平全集》《林散之全集》等重大项目,18个项目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57个项目获国家出版基金资助。其中《湖湘文库续编》的编纂更是一场浩大的文化工程,2023年继续秉承《湖湘文库》的编辑出版方针,岳麓书社对湖湘文献做进一步的挖掘、开发和整理,推出《湖湘文库续编》已出版61册,计划出版300册,和之前的《湖湘文库》一起形成1000册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

守护文脉不仅仅是纸上的坚守,还要拥抱时代变化。湖南出版旗下天闻数媒进一步升级打造“湖湘文库(AI版)”,运用大语言模型、知识图谱引擎等技术,将浩如烟海的《湖湘文库》丛书浓缩于方寸之间。用户只需轻轻一点,就能在屏幕上查阅原典、收听学者讲解,甚至与“左宗棠数字人”对话。

湖南出版用行动证明:传承不意味着抱残守缺,而是用坚守和创新并行的方式,让沉睡的经典苏醒,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链接未来:现代文化的创意与产业延展

微信图片_2025-07-26_101644_434.jpg

博集天卷展台,马伯庸作品专区引来众多粉丝打卡。

博集天卷展台前,人们纷纷打卡拍照,短视频平台迅速刷屏。

持续占据畅销书榜,湖南出版旗下的博集天卷早已不是简单的“出书者”,而是作家IP的“孵化者”。“我们和很多作家的合作,不只是出版几本书,而是打造一个完整的IP生态。”博集天卷介绍。据悉,博集天卷团队会参与到创作环节,根据市场调研和读者反馈与作者一起打磨故事细节,书籍出版后联动影视公司开发剧集、联合音频平台制作有声书,甚至推出主题剧本杀、文创周边,让一个好故事产生多维影响力。

文创.jpg

中南传媒数智文创展台十分吸睛。

原创插画也在“出海”!作为全球权威插画评选项目,“卓越大师·中国”由中南传媒等联合主办、湖南少儿社承办,首届吸引112位艺术家的1826幅作品参赛,评选出3名获奖者及12名入围者,相关签约作品正加速推向国际市场。2025年博洛尼亚国际童书展上,第二届“卓越大师·中国”颁奖典礼再度成为国际出版界和插画界瞩目的焦点,有力推动中国原创插画与世界对话。

《芙蓉》期刊作为文坛重要阵地,打造芙蓉文学双年榜推动了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千百十计划”的进行。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陈新文介绍,将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一个拥有1000名活跃在一线的作家的资源库,紧扣时代主题,出版100部左右的原创图书,并力争实现10个以上的重大社会效益转化。近两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戴花》《家山》《北爱》《亲爱的人们》等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

出版,不只是文化产品的输出,更是生活方式的构建。从一部书到一个IP,从一本纸质书到“纸+数+影”融合的文化产品,湖南出版正以创新的姿态,把湖湘文化与现代产业结合,把原创开发与走向世界融汇,让阅读从“书架”延伸到“云端”,使更多读者享受阅读之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