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出版风采 > 详情

上海书展夜场湖南展台火爆 鸟类科普分享会解锁城市观鸟奥秘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任晔 李丹 汪衡 殷铭康编辑:杨雁霞2025-08-18 11:41:20

图片1.png

8月17日晚,“电线杆上的鸟类科学课:上海城市观鸟与鸟类科普阅读分享会”在上海书展湖南展台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8月18日讯(记者 蔡娟 任晔 李丹 汪衡 殷铭康)8月17日晚,2025年上海书展夜场人气旺。作为湖南主宾省系列活动之一,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的“电线杆上的鸟类科学课:上海城市观鸟与鸟类科普阅读分享会”在湖南展台举行,吸引了大批读者的聆听和关注。

活动以分享“身边的鸟类观察”丛书的内容为基础,邀请上海市科普作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丁子承,上海野鸟会资深会员、复旦大学生态学硕士(鸟类学方向)赵天天,追踪动物痕迹专家王穆清等专业人士向读者们介绍城市观鸟活动,推广鸟类科普阅读,向大众尤其是城市观鸟人群普及观鸟的乐趣与其中的科学知识。

今年,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从日本岩波书店引进畅销30余年的经典科普图书书系“岩波科学图书馆”,几位鸟类学家作者用“鸟儿为什么总喜欢待在电线杆上?”“和人一样两条腿走路,为什么鸽子会摇头晃脑”等有趣的话题,从人们真正感兴趣的角度切入鸟类科普,是一套好读又不失严谨的科普佳作。“身边的鸟类观察”丛书精选4种与鸟类的相关图书引入中国,包含《电线杆鸟类学》《麻雀两千年的故事》《鸽子走路为什么摇头晃脑》《小小“爱情鸟”已经飞走了?》。

图片2.png

赵天天带来分享。

活动伊始,赵天天与现场观众分享了在上海这座城市观鸟的多方面信息。比如,上海目前有多少种鸟类,有哪些常见鸟类,以及上海本土留鸟与季节性候鸟兼具的特色。同时,也向大家推荐了上海市区及近郊的观鸟佳地。他还介绍了《电线杆鸟类学》中提到的,在城市中利用电线杆等设施生活的鸟类的生存智慧,也给大家分享了许多他观鸟过程中发现的小鸟故事。在介绍《小小“爱情鸟”已经飞走了?》时,他指出,人类活动也给鸟类的繁衍和迁徙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呼吁大家在懂鸟的基础上爱鸟。分享最后,他为观鸟的初步入门者提供了一些图书和设备上的建议,帮助观鸟爱好者们在准备齐全的基础上亲近自然。

作为资深日语科普图书翻译,同时也是“岩波科学图书馆”丛书的译者,丁子承向读者们分享了日本科普图书的特色与阅读体验。他指出,日本的科普图书非常注重科普内容与通俗文艺的结合,“身边的鸟类观察”丛书中,就引用了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影视、动画作品,有助于引起普通读者对于这类图书的兴趣。同时,丁子承也以自身翻译的经验提示大家,《电线杆鸟类学》这类日本科普图书擅长由小问题切入,其中的问题意识,能助力人们系统地进行城市观察,从身边发现科学奥秘。丁子承也提到,日本初中语文课本选用了《鸽子走路为什么摇头晃脑》作为给青少年阅读的科普文范文,将科普融入基础教育,是培养青少年观察力和科学爱好的极好入门读物。

图片4.png

王穆清分享城市鸟类的“痕迹密码”。

王穆清分享了城市鸟类的“痕迹密码”。她展示了《麻雀两千年的故事》中提到的麻雀在城市中洗澡的痕迹和视频,鸽子在城市水泥路面上意外留下的爪印,以及不同鸟类们留下的粪便、觅食时散落的食物碎屑等生活痕迹。她夸赞《鸽子走路为什么摇头晃脑》是一本非常优秀的动物行走痕迹的研究著作,书中解析了鸟类行走与运动特征,如麻雀跳跃前进、鸽子摇头晃脑等。结合上海的生活经历,王穆清也向读者们展示了自己在上海见过最有趣的动物痕迹,辨别鸟类痕迹的方法等等。通过想象动物痕迹的语言,为台下的读者们讲述了一个个浪漫的自然生活故事。

三位嘉宾围绕图书内容与观鸟知识的分享鲜活有趣,让在场观众和读者深切体会到“身边的鸟类观察”这套图书的独特魅力,以及进行包括鸟类在内的自然观察背后的深远意义。书展现场,众多读者专程到场,也对这套书及鸟类观察的各类细节表现出浓厚兴趣,书展现场往来观众也纷纷停下脚步,沉浸在嘉宾们分享的生动内容之中。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