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李赛凤 周子怡编辑:杨雁霞2025-08-29 09:59:26
渌江书院山长龚曙光在交流笔会上现场创作。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赛凤 实习生 周子怡 醴陵报道
8月28日下午,“渌江讲坛·湖湘美术名家醴陵行”创作交流笔会在醴陵新世纪艺术馆举办。来自中国国家画院、湖南省画院、省书协、省作协等机构的艺术家齐聚一堂,与醴陵本土陶瓷大师现场共绘共谈。
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邹建平现场创作“满字长瓶”赠送给醴陵。
艺术并非止于言谈,而是在现场真实发生。画纸、瓷板、调色盘错落陈列,艺术家们挥毫创作,泼墨之间,勾勒出艺术与陶瓷交汇的即兴火花。现场,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邹建平的一件“满字长瓶”成为焦点。他伏案书写四小时,将整只瓷瓶写满密密麻麻的文字,如经卷般铺展,最终郑重将其赠予醴陵。他动情地说:“用笔写瓷,是在与这片土地对话。”
醴陵市书画院院长黄龙被嘉宾们亲切称为“醴陵拐子”。他笑言:“我就是那个专门把外地师兄师姐‘拐’来醴陵的人。”多年来,黄龙不断邀请中国美术学院等高校艺术家驻地创作,推动釉下五彩瓷与当代绘画语言的融合探索,逐步打通陶瓷与美术的双向通道。
“专家们的到来不仅带来了新的创作理念,也倒逼我们不断创作更新、提升美学素养。”黄龙表示,“只有提高瓷器制作师傅们的审美,醴陵陶瓷才能被更多人接受、喜爱。”在他看来,艺术家与工匠的对话,正是醴陵陶瓷在新时代中突围破圈的关键。
湖湘美术大师们现场感受醴陵釉下五彩瓷。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湖南省画院名誉院长刘云谈到,此行中最令他震撼的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镂空瓷器与六七十年代的主席像陶瓷作品。“这些作品朴实接地气,工艺、造型、审美都带有深刻的时代烙印。”他表示,期待未来五到十年醴陵能再次在釉下彩领域实现技术和美学突破,铸就瓷都新辉煌。
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何立伟为与会青年赠送手绘作品。
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何立伟认为,传统瓷器在坚守实用与审美价值的同时,更需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当代表达,“建立独特、前沿的文化IP形象,才能更好契合当代市场与青年审美。”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胡紫桂则建议,醴陵应进一步完善陶瓷产业链条,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并推动工业旅游的发展。“不仅要让游客看产品,还要让他们参与制作,感受陶瓷的温度与技艺。”
湖南省画院副院长黄礼攸现场创作醴陵釉下五彩瓷。
“大师们的艺术创作让我们收获颇丰。”在场的青年创作者们同样深有触动。他们认为,这样的笔会不仅为本地创作者带来新的灵感,也让外界重新认识了醴陵陶瓷的文化价值与美学潜力。“大师们带来的关注,也会让这场笔会,某种程度变为一次文旅的点火,助推醴陵工业旅游的发展。”
艺术的风,正吹入陶瓷的土壤。千年瓷都醴陵,正在以美学为引擎,焕发出转型新生的蓬勃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