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曹晓彤编辑:曾小颖2025-08-21 16:59:29
《小田变大田:湖南赫山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探索》,夏训武 高汉武 著,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文/曹晓彤(湖南人民出版社编辑)
在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的田垄之间,一场静默却深刻的变革正悄然重塑着千年农耕图景——细碎分散的“巴掌田”“皮带田”神奇般地聚合为阡陌纵横的连片沃土。这一切,被作家夏训武与高汉武敏锐捕捉,凝结成一部兼具文学力量与现实深度的纪实作品——《小田变大田——湖南赫山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探索》。这不仅是一本书,更是解码当代中国乡村振兴破局之路的有益启示。
赫山如何点碎田为金?
赫山,洞庭湖滨著名的“鱼米之乡”,却也深陷中国乡村发展的典型困境:“空心村”蔓延、年轻人“出走”,随着乡村活力渐渐消失,“谁来种地?”成为一句尖锐的拷问。一家数亩地,分割七八块,当大型农机遇上土地碎片化的“枷锁”时,也只能长叹“英雄无用武之地”。食为政首,粮安天下。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三农”问题是国家的基本盘。当土地问题成为扼住乡村咽喉的症结时,变革的契机何在?
2020年,赫山区在国家农村土地相关政策法规的指导下,以非凡的魄力启动了一场以数字化为利刃的革命——全域性的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全书深入剖析这场改革探索的每一步具体实践,其中有决策的阵痛,记录改革者如何在重重阻力中寻求共识;有政策框架内大胆突破的智慧,描绘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如何从蓝图变为农民手中的实用工具,通过数字化高效整合细碎地块,引导经营权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为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扫清障碍。本书忠实记录了农民面对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从观望到参与,再到欣喜的全过程,捕捉无数普通农民们从疑虑、尝试到拥抱数字化的心路历程,展现改革之下最真实的民生温度。本书通过翔实数据与生动案例,呈现土地集中后,机械化耕作、新技术应用、特色产业崛起带来的乡村巨变,大量一手实景图片,让连片稻田、高效农机、农民笑脸跃然纸上,生动诉说着土地新生带来的澎湃活力。
田野里书写“新山乡巨变”
赫山区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因为成效显著被盛赞为“新山乡巨变之赫山实践”。改革后,赫山的土地活了,土地流转率、规模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沉睡”资源被高效激活;产业强了,优质稻米、生态种养等特色产业因规模化而壮大,农业价值链不断延伸;农民富了,流转租金、务工收入、分红收益,让农民腰包更鼓,信心更足;乡村美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这不仅仅是赫山的蝶变,更是中国广大乡村在数字经济时代探索现代化路径的缩影与范本。
《小田变大田——湖南赫山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探索》由资深记者夏训武与纪实文学作家高汉武执笔,他们绝非书斋中的空想者。为完整真实地呈现这一切并找到答案,两位作者自秧谷下田的年初到稻菽金黄的秋日,奔走在赫山区六十多万亩田野之间,采访干部群众千余人次,研读相关资料三百余万字。他们以记者的敏锐,捕捉改革进程中的关键细节、矛盾冲突与人物故事;以作家的笔力,赋予改革实践以生命和情感,更以学者的严谨,依托真实数据和深入调研,确保纪实文学的客观与深度。
一本关乎未来的“乡土启示录”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今天,《小田变大田——湖南赫山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探索》的价值远超一地一域的经验总结,它为各地破解土地细碎化、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可复制、可操作的“赫山方案”,它是数字乡村的“进行曲”,生动诠释科技如何赋能传统农业,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以纪实为基,文学为翼,忠实记录了中国乡村在数字化浪潮中寻求突围与振兴的伟大实践,将重大主题报道写得既深刻又好读,堪称乡土中国时代脉动的“记录仪”。
土地是根,科技是翼,变革是路。《小田变大田——湖南赫山农村土地流转数字化改革探索》不仅记录了赫山田野上发生的物理聚合,更深刻揭示了一场生产关系、治理方式与农民观念的数字重构。它告诉我们:当古老的农业文明拥抱数字浪潮,希望的种子将在连片的沃土上,生长出前所未有的丰饶图景。这部融合深度思考与动人叙事的纪实力作,值得每一位关心乡土中国命运的人展卷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