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看古籍的“数字新生”!《湖湘文库》AI版亮相数博会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任晔 李丹编辑:曾小颖2025-08-30 19:40:34

22.jpg

8月29日,2025数博会湖南展团专场推介会上,《湖湘文库》(AI 版)正式首发。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蔡娟 任晔 李丹 郑州报道

八月,夏尽秋来,河南郑州国际会展中心,第十五届中国国际数字出版博览会如火如荼。

8月29日,农历七月初七,正值传统七夕佳节,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新式告白”在数博会现场悄然上演。湖南展团专场推介会上,湖南出版集团重磅打造的《湖湘文库》(AI 版)正式首发,成为本届数博会文化科技融合领域的一大亮点。

《湖湘文库》这部凝结了几代湖南出版人心血的文化工程,在大模型时代焕发新生——通过人工智能前沿技术,唤醒沉睡于古籍中的千年湖湘文化,让湖湘先贤智慧以全新形态与当代读者对话。

弦歌不断,打造AI赋能的“文化数字底座”

步入湖南展台,《湖湘文库》(AI版)体验区最为引人注目。《湖湘文库》纸质书与载入《湖湘文库》(AI版)的平板电脑相映成趣;AI数字人“左宗棠”与观众在线对话,现场答疑解惑……许多年轻观众在“纸数深融”的阅读体验中,沉浸式感受璀璨的湖湘文化和先贤智慧。

湖湘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独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脉。《湖湘文库》由湖南省委、省政府主导编纂,湖南出版集团参与打造,是湖南有史以来最大的出版工程和重大文化项目。全套702册,近四亿字,汇聚了海量湖湘文献与研究成果。《湖湘文库》(续编)计划出版300册,已完成61册。

1.jpg

《湖湘文库》(AI版)体验区人气爆棚。

二十年前,同样在湘江之畔,湖南出版人以“为湖湘存信史、为后世继绝学”的信念启动纸质版《湖湘文库》的编纂工程。丛书分为甲编和乙编,内容涵盖古今,编纂工作繁难复杂。它的文字体量十倍于《二十四史》,超过《永乐大典》,接近《四库全书》的一半。然而,这部湖湘文化最系统的鸿篇巨著,因体量庞大、专业门槛高,长期局限于学术圈层,让不少读者望而却步。

如何激活《湖湘文库》的当代价值?湖南出版人选择用技术作答。2024年,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湖南出版集团启动《湖湘文库》(AI版)研发。项目以《湖湘文库》为核心资源基础,深度融合大语言模型、知识图谱等前沿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涵盖“资源数字化—知识结构化—服务智能化”的完整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手段,将沉睡于典籍中的千年湖湘文化唤醒,让其在数字世界中重焕生机,致力打造传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坚实“数字底座”。

科技破壁,让传统文化“可感可触可创造”

“左宗棠先生,您有什么读书方法?您是怎么教育孩子读书的?”数博会现场,《湖湘文库》(AI版)体验区人气爆棚,观众纷纷驻足,争相体验。通过与AI数字人“左宗棠”隔空论道,感受其深邃的思想智慧;借助六度人脉图谱,快速厘清他和其他湖湘名人之间的关系;还能即时生成融合湖湘元素的诗词与楹联,体验传统文化在科技赋能下的无限创造力。

《湖湘文库》(AI版)集五大功能板块于一体,其极具突破性的功能矩阵,为数博会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数字阅读板块能让典籍“触手可及”,辅助阅读板块能让古籍“读得懂”,AI智读板块能让知识“活起来”,AI+湖湘文化板块能让文化“连成网”,AI创作板块能让创意“看得见”。此外,AI版采用版式文件,而非流式排版,保留了纸质阅读的书香气和版式美感。

4.jpg

年轻观众体验《湖湘文库》(AI版)。

“以前觉得古籍阅读遥不可及,如今通过这个 AI 版产品,技术真正打破了古籍阅读的门槛,让文化变得触手可及、亲切可感。”一位现场体验的文化从业者如是说。

业内专家表示,在当前数字中国建设的大背景下,《湖湘文库》(AI 版)巧妙融合技术逻辑与文化逻辑,其“整理、传承、研究、创新”一体化的发展路径,为其他地域文化数字化工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范例。

“《湖湘文库》(AI版)不是简单的典籍数字化搬运,而是一场对湖湘文化基因的深度挖掘与智能重组。”湖南出版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湖湘文库》的学术意义非常重大,但是它的受众一直比较小。为了让它拥有更多受众,集团引入AI技术,破除古籍阅读的难点和障碍,深挖传统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期望使其受众十倍百倍地增加。“希望读者更轻松、更愉悦、更通俗地阅读《湖湘文库》,这就是我们开发AI版的初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