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蔡林潞编辑:杨雁霞2025-08-04 10:36:53
《人鼠之间 长谷》由上海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出品。
红网时刻新闻8月4日讯(记者 蔡娟 实习生 蔡林潞)近期,由上海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联合推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斯坦贝克的经典作品《人鼠之间 长谷》。继《愤怒的葡萄》和《伊甸之东》之后,本书汇集了斯坦贝克最为著名、也最为畅销的中篇《人鼠之间》,以及首次引进简体中文版的经典短篇小说集《长谷》,共收录14个故事。
1902年,斯坦贝克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萨利纳斯山谷。这座山谷位于两道山脉之间,有着宽阔、平坦的肥沃土地。正是在这片近乎与世隔绝的土地上,斯坦贝克度过了他重要的童年时光。
1919年,斯坦贝克离家前往斯坦福求学,后辗转纽约,开启写作生涯。在他最初的创作岁月里,萨利纳斯山谷的记忆、经验与观察成为了最直接的灵感源泉。除了处女作《金杯》,他的小说几乎都以萨里纳斯山谷及山谷尽头的蒙特雷县为背景。他晚年倾注巨大心力完成、并视作“唯一”的长篇《伊甸之东》(原名“萨利纳斯山谷”)的故事也根植于此。可以说,故乡萨利纳斯山谷不仅是斯坦贝克创作的原点和动力,更是他回望一生的精神锚点。
在《人鼠之间 长谷》这本新书中,集中领略斯坦贝克笔下的萨利纳斯世界。人性与命运并行,斯坦贝克用14个故事展现大时代洪流之下小人物的悲喜与困境。这些作品创作时间集中,约在1933-1937年间,且绝大多数以萨利纳斯山谷为背景或线索串联,堪称一部精心编织的“萨利纳斯故事集”。无论是初次接触斯坦贝克的人,还是他的资深读者,都能从中更深入地理解他的文学版图。
《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1937)讲述了两名处境艰困却仍对生活抱有期盼的农场流动工人,如何一步步滑向无可挽回的悲剧。故事展现的,不仅是关于友谊和梦想的幻灭,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段“异质”的关系,在冷酷无情的环境中被吞噬的命运。美国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闪灵》作者)将其列为自己最爱的小长篇之一。
《长谷》(The Long Valley,1938)被公认为斯坦贝克“最好也是最知名”的短篇集,最初由Viking Press集结出版。书名中的“长谷”,指的就是狭长的萨利纳斯山谷——它沿着萨利纳斯河自东南向西北延伸,直至太平洋海岸的蒙特利。这部集子中的故事,是斯坦贝克作品中最常被选入教科书的故事,被美国大学本科生与高中生广泛阅读。法国当代文豪安德烈·纪德认为《长谷》中的一些故事足以媲美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某些方面甚至更胜一筹。其中,《谋杀》和《小红马》中的第三章《承诺》曾荣获欧·亨利奖。
和我们熟悉的斯坦贝克的其他作品相比,《长谷》散发着一种诡谲、惊悚的神秘气质,同时弥漫着淡淡的忧伤,精确地刻画了那片土地上人们的生存状态。他们迷茫于自己真正的渴望,也因此不知如何追寻。他们活着,基于一种未经省思的原始力量驱动。有评论家指出,这部集子中情感与表达的直接性,赋予了人物蓬勃的生命力。
时至今日,斯坦贝克的作品依然能深深打动我们,原因就在于他作品中对人的境遇与人类本质的诚实发现——那些在最深的地方仍然共通的东西,人类渴望理解与被理解,却又无奈地被自身处境阻碍。脱胎于美国经济凋敝、民生问题严重的大萧条时期,《人鼠之间 长谷》固然是时代洪流下的产物,但它亦有着能够回响百年的思想内核,值得我们现代人一读再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