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文学艺术 > 详情

编辑手记丨二十世纪中墨文化交流——一段尘封的往事,一场影响深远的艺术对话

来源:红网作者:曾凡 杜聪编辑:杨雁霞2025-02-25 17:42:38

书封.png

《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

关于“扶桑”所指地名一直有两种说法。一种观点认为,扶桑国指的是日本,例如《梁书》中就有对扶桑国的详细记载,提到了扶桑国的位置相对于大汉国(中国)的东方位置,并且提到扶桑国土地上多扶桑木,因此得名。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扶桑国指的是中美洲的墨西哥。这一观点最早由法国汉学家德·歧尼提出,他在1752年根据《文献通考》中的记载得出结论,认为中国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000年以前就已经发现了美洲。此外,据《山海经·海外东经》和《山海经·大荒东经》有关于“扶桑”的记载则更像如今的墨西哥。

《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中对此问题有所提及,本书认为扶桑当指墨西哥,且本书主要聚焦的是二十世纪墨西哥壁画运动对中国的影响,故得名“风起扶桑”。

二十世纪墨西哥兴起了以振兴和革新民族文化艺术为宗旨,以壁画为主要艺术手段,以本土民俗、风景、历史、现实生活为主要描绘对象的墨西哥壁画运动。一大批壁画家把他们从欧洲学来的绘画技术加以创新,来反映墨西哥的现实生活和斗争,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也极大地鼓舞了墨西哥的民族解放运动。

这场壁画运动由鲁迅开始被引介入中国,推崇为“可服务于大众并与社会互动的新艺术”,自此拉开了中墨壁画艺术交流的序幕。

编辑.jpg

曾凡杜聪,湖南美术出版社艺术人文事业部编辑、《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责任编辑

纵览全书,我认为本书最为重要的内容是1956年“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作品展和1979年“首都机场壁画”。

“墨西哥全国造型艺术阵线”曾得到周恩来总理的积极评价,这次展览对当时中国的艺术家及主题性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视角。甚至可以说,中墨两国在艺术上的交流促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时国内的壁画、宣传画等文艺创作。而1979 启动的“首都机场机场壁画”既是我国壁画创作的新高峰,也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社会发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

可以说,这本书揭开了历史的面纱,挖掘了一段尘封的往事,向大家展示了二十世纪中墨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一场影响深远的艺术对话。

在编辑这本的过程中,许多珍贵的史料和历史的细节让人动容。当时中国的艺术创作主要受到苏联的影响,但墨西哥的绘画像一针强心剂般激发出了更强大的力量。更让我大为震撼的是,这些墨西哥绘画作品放到今天仍不过时。我认为他们吸收了二十世纪现代绘画的诸多流派特点,结合墨西哥本民族文化传统,描绘社会现实,他们极具生命力、感染力和冲击力的。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全世界的无产阶级和共产主义持续不断地改造旧的制度、旧的思想、旧的世界。

不论第几次看稿,每每读过这些文字、看过这些作品,我都会深刻感受到伟大的人、伟大的时代……

书籍简介

书封.png

《风起扶桑: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

郑胜天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了二十世纪墨西哥和中国之间的艺术交流,尤其是墨西哥绘画对当时中国文艺创作的影响。本书讲述了一段尘封的往事,作者从历史、书信、实地考察、人物访谈等多角度切入,向读者立体而生动地展现了一场二十世纪墨西哥与中国的艺术对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