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蔡娟编辑:曾小颖2025-03-14 18:50:57
3月12日晚,《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新书分享会在长沙不吝书店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3月14日讯(记者 蔡娟)2025年新春伊始,由芙蓉杂志社策划编辑、湖南文艺出版社倾力打造的《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叩响了文学与心灵的对话之门。
3月12日晚,《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新书分享会在长沙不吝书店举行。书中的三位作者——当代散文名家傅菲、塞壬、黑陶现身活动,围绕“AI时代,我们和文学谈什么”主题,和读者共同探讨在人工智能时代如何保持写作个性,如何写好散文。
名家汇集,一部散文创作的“技术手册”
《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由南方周末联合李敬泽、周晓枫、李修文等七位当代散文名家共同编写,以他们三十余年的创作经验,带领读者探索散文的核心。这不仅是一部散文创作的“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生命感知与文字美学的“心灵地图”。
本书打破传统写作教材的框架,以“名家亲授+案例解析+实战演练”的模式,深入散文创作的每一个关键环节:李敬泽提出“散文即日常”,强调散文是整理自我与世界的纽带;周晓枫剖析情感为散文的“骨骼”,主张以真诚与勇敢直面内心;李修文诠释“有‘我’的写作”,呼吁在生活洪流中捕捉清晰的自我;傅菲聚焦选材的“精神磁场”,认为好散文需扎根生活经验与地域烙印;庞余亮解密“形散神不散”的终极奥义,强调结构是散文自由的基石;塞壬直言“情感驱动写作”,倡导用个人语言传递复杂人性;黑陶呼吁“拒绝公共语言”,以独特语感塑造文学辨识度。
名家分享,现场讲解“好散文的秘密”
散文之美,在于“形散而神不散”,但如何将散落的思绪凝练成有力量的文字?分享会上,傅菲、塞壬、黑陶分别从选材、情感、语言等模块带来分享,为读者传授散文写作的“武功秘籍”。
傅菲(左)带来写作分享。
傅菲写作二十余载,专注于自然与乡村领域,谱写乡野小人物的心灵史,至今发表400万字散文作品,出版了《深山已晚》《元灯长歌》等30本散文集,获过百花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等奖项。
“对我来说,散文是一种越写越让人敬畏的文体,它就像缓生树,很缓慢、很艰难地生长——需要大量的积累。”傅菲说,散文的难题之一,在于持续开发题材。要解决这个难题,并非易事,它需要写作者非凡的洞察力和思考力。
在傅菲看来,散文的“好选材”有四个标准:第一,必须是独辟蹊径,言他人之未言的;第二,必须是鲜活的;第三,必须是贴近生活又贴近内心的;第四,必须是可以引起共情的。
塞壬带来分享。
塞壬写了近20年散文,两度获得《人民文学》年度散文奖,并揽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新人奖、百花文学奖等奖项。“她的诗、她的散文、她所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对生活的咀嚼。”李敬泽誉其为“中国散文界的一颗钻石”。
“其实刚开始写作时,我并没有明确的文体概念,没有事先假设说今天要一篇散文,或者我要写一篇小说。我心中没有任何文体的界限。或许正是少了文体边界的束缚,让我有机会去探索散文写作更多的可能性。”塞壬说道。
如何在散文写作中摆脱观念的束缚?塞壬分享说,散文中的“我”、散文的真实与虚构、散文的边界,这是在动笔之前要思考的。“我们在散文中的情感惯于自我崇高、美化以及刻意纯洁……只有触及人性隐秘的角落,才有可能写出丰富的情感,这才是真实的人性。”塞壬分享说道。
黑陶带来分享。
黑陶,生活于江苏宜兴,写作的主要文体是散文和诗歌,获得万松浦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三毛散文奖等文学奖项。母亲是农民,父亲是烧陶工人,在家乡的火焰和大海之间,其语言极具个人辨识度,诗意、凝重、色彩饱满,“提供了一种极其自由的写作方式、姿态和理念”。
谈及写作,黑陶提出了“六觉写作法”,为写作者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方法论。他以“来到海边”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运用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官进行写作。眼睛看到蓝色的大海,耳朵听到海风和海浪的声音,鼻子嗅到海的清新气息或渔港的腥味,舌头尝到海水的咸涩,身体感受到海水的温度,最后通过意识展开想象。这种方法不仅能让文字更加生动鲜活,还能帮助写作者摆脱“无话可说”的困境。
AI时代,散文写作将走向何方?
在人工智能冲击传统写作的今天,散文将走向何处?分享会上,三位作家表达了各自的看法,但都认为文学的独特性和人类的不可替代性是不可动摇的。
“AI写作更大的浪潮还在后面,但我不担心。”傅菲表示,尽管AI的数据库包含人类几千年的创作经验,但非虚构散文仍保持活力,因为非虚构需要探寻未知、发现未被写出来的东西,而这些独特经验是AI数据库中尚且没有的。他认为,未来是人与机器合作的时代,写作者应充分利用AI作为助力,但同时也要坚守文学的本质。AI的逻辑推理能力虽然强大,但它缺乏人类的情感。
活动现场人气火爆。
塞壬认为,在AI面前,非虚构和散文依然保持着活力。她以自己的作品《无尘车间》为例,讲述了她在东莞如何深入工厂,与工人交流,创作出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她强调,写作需要深入生活,亲身体验,而这些是AI无法替代的。
黑陶则从语言的角度分析了AI的局限性。他认为,作家的形象是由语言塑造的,而语言是人类独有的表达方式。他以鲁迅和周作人的语言风格为例,说明即使使用相同的汉字,不同的作家也能呈现出截然不同的语言风貌。他鼓励写作者在青少年时期多读经典,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培养自己的语言风格。
目前,《南方周末写作课:好散文的秘密》已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全国发行,各大书店及当当网等平台同步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