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湖湘文化 > 详情

上书山 阅湖湘丨张雪云:书山薪火,从乌宿村看“耕读传家、学而得法”代代相传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李丹 任晔编辑:曾小颖2025-04-19 15:59:49

微信图片_20250419153102.jpg

2025“书香湖南”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式现场,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骏马奖获得者张雪云带来《书山薪火》主题阅读分享。

微信图片_20250419153109.jpg

张雪云分享现场。

红网时刻新闻4月19日讯(记者 蔡娟 李丹 任晔)“中华书山”二酉山,是“学富五车、书通二酉”的典出地。坐落于山对岸的“中国教授第一村”乌宿村,近半个世纪以来,走出了120多位全国知名教授、专家。

4月19日上午,在怀化安江举行的2025“书香湖南”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式现场,情景剧《春上书山 耕读传家》精彩亮相,古人“伏生”穿越到今日二酉山,与乌宿村的现代读书人相遇,展开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对话。作为怀化沅陵人,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骏马奖得主张雪云带来《书山薪火》主题阅读分享,为观众讲述乌宿村“耕读传家、学而得法”代代相传的故事。

从乌宿村走出去的,有享誉国际的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彭文明、抗美援朝彭德怀的英文翻译彭文汉、中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武汉大学教授孙瑜、清华大学教授刘婉珍、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刘成宇、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陈建华、当代作曲家刘武华等等。

活动现场,张雪云分享了陈建华和厉以宁的故事。小时候,陈建华在山脚下放牛,总爱钻进藏书洞躲雨,洞里滴答的水声,像极了竹简上的篆字在与他对话。后来他走出大山,成为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心脏设计师”。去年他回村时,指着二酉藏书洞说:“当年伏胜先生藏的是五车书,今天咱们藏的是不服输的劲儿!”如今,他和团队设计的火箭载着中国人的梦想飞向太空,他说,自己那份精密与执着,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最早就是从家乡二酉山的石头缝里长出来的!

抗战时期,厉以宁随父母从南京避难到沅陵,就读于二酉山下的乌宿小学。那时他常常趴在吊脚楼的木窗边读书,油灯映着酉水的粼粼波光,高中毕业后他又返乡在乌宿村的合作社做会计。多年以后,他提出的“股份制改革”,点燃了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引擎。

“追寻着先贤们的足迹,氤氲着书山的灵气,我也渐渐热爱着阅读,在我写作的那些年,我总能梦见藏书洞里的竹简,这些简牍,化作指引未来的北斗星辰。”张雪云分享道。

这些年,张雪云深耕报告文学领域。2024年,推出长篇报告文学《“海牛”号》,系“时代楷模”万步炎授权的唯一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这是一部为大国重器“海牛”号立传的作品,也是一部着力展现以万步炎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奋进风采的作品。2024年11月,张雪云凭借《“海牛”号》获得第十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报告文学奖。

“中华书山,文华在兹。如今,书山下灯火漫卷,这些镌刻着文明密码的竹简,如繁星般闪耀的先秦典籍,铺就了我们大山学子的求知天梯,垒叠成了我们的前行之路,在追寻文化自信自强的道路上,续写着中华文明的荣光,让华夏五千年的文明长河,在新时代的潮头不断奔涌向前。”张雪云说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