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日报作者:刘江华编辑:杨雁霞2025-04-11 15:12:28
《孤勇:左宗棠新传》 刘江华 著 岳麓书社
对今人而言,左宗棠一生最大的功绩,当属打败阿古柏军队,粉碎俄英分裂、割据新疆的图谋,收复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领土,维护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收复新疆后,他先后5次上折,促成新疆建省,改新疆军府制为行省制,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管理,为新疆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过程中,他不怕沙俄陈兵恫吓,以武力为后盾,同在前方谈判的曾纪泽紧密配合,迫使沙俄不得不交回窃据11年的伊犁。左宗棠也因此成为当之无愧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契合越来越热的左宗棠研究
收复新疆之外,左宗棠还有不少创造性的工作对后世产生重大的影响:他倡办福州船政局,开中国近代轮船制造业的先声,促进中国水师的近代化和近代海军的建立;他创设兰州机器制造局等,将近代工业首次引进西北;他奏请台湾为行省,为中央政府对台湾的有效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奏请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以节制调遣全国所有沿海水师,使海军近代化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治国平天下之外,修身齐家方面,左宗棠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他一生俭朴,出任督抚后每年仅养廉银等正常收入就高达一二万两,却依然“非宴客不用海菜,穷冬犹衣缊袍”;他清廉自律,仅用兵西北经手的军饷就超过一亿两,却从未开支公费,贪污分毫;他急公好义,很长一段时间每年只给家中寄银二百两养家,却动辄捐银万两帮助地方赈灾——有人统计,在岳麓书社版《左宗棠全集》所收213封左宗棠家书中,提及“助赈之事”就超过70处。
晚清人物研究是时下近代史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是有晚清“中兴三杰”之称的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但三人之中,以曾国藩最热,李鸿章次之,而左宗棠的研究相对冷寂。
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提出要大力宣传左宗棠的爱国主义情操,弘扬其心忧天下的天地正气、挺身任事的担当作为、崇俭广惠的仁爱品格、善政恤民的实干态度、改革图强的开放意识、清正廉洁的奉献精神。
在此情势下,用一部真实可信的左宗棠传,推动左宗棠研究热的进一步升温,是撰写本书的初心。
书写有血有肉的左宗棠
有学者粗略统计,左宗棠的传记已不下80种。和它们相比,本书在结构上最大的不同,是分为正篇和附篇。正篇讲述左宗棠一生功业;附篇则设立专章,介绍其性格、兴趣、局限、习惯、收入与开支等。通过附篇的记述,读者将会发现:左宗棠成就收复新疆壮举的同时也性格褊狭;喜欢书法的同时也反对子女们看《红楼梦》。
除此之外,本书还花了不少篇幅介绍了传主的生活、家庭、情感等。家庭对左宗棠的影响巨大:1873年,大儿子左孝威病逝,左宗棠十分伤心。正在为出兵新疆将士筹措军需粮秣的他,在给友人的信中,竟有“万念俱灰”这样的词句。但就在接连遭受丧妻、丧女、丧子等家庭变故的情况下,左宗棠毅然决然出任进兵新疆主帅,更显示出其公而忘私、国而忘家的高贵品格。
再者是不虚美、不饰过、不掩恶,力争写出左宗棠的特性,还原真实鲜活的左宗棠。比如关于左宗棠送礼的问题,世人多认为左宗棠居官清廉,既不送礼也不收礼。但本书揭示,在外官给京官送“冰敬”“炭敬”“别敬”成风的晚清,左宗棠、曾国藩、郭嵩焘等都不能免俗,无一例外成了送礼者。
概而言之,本书拓展关注视角——既书写作为中兴名臣的左宗棠,又书写作为严父贤夫的左宗棠;不虚美不隐恶——既写左宗棠为国家所作的巨大贡献,也不回避其不足和性格缺陷。所有这些,只为塑造一个真实鲜活、有血有肉的左宗棠。
考证史料还原真实左宗棠
左宗棠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只是举人出身的他,后来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成为清朝为数不多的由举人入阁的汉人大臣,并因军功被赐封为一等恪靖伯、二等恪靖侯。
正因为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稗官野史中流传着不少与左宗棠有关的传言:比如,不少著作中说左宗棠第一次见到胡雪岩时,就起了杀心。胡雪岩见状,赶忙提出献上粮食二十万石,左宗棠才转怒为喜。还说左宗棠在胡雪岩破产时为其清减债务,胡雪岩的阜康银号遭遇挤兑风潮时曾向左宗棠借银等;又比如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曾“抬棺出征”,等等。
根据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宫档案等权威史料,作者考证了不少与左宗棠有关的史实,并先出版了《左宗棠传信录:基于清宫档案的真相还原》一书。这些史实重建的成果,大多被吸收到这本传记中,以让读者认识更加真实的左宗棠。
书名取“孤勇”,意在赞颂左宗棠不为流俗所左右的坚毅、不为权势所折腰的刚介。在崇尚“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当下,社会仍需要背负时代责任的那份孤勇,仍需要左宗棠式英雄。(作者为近代史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