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出版风采 > 详情

打开抗癌新视角 《癌症只是慢性病》第四版新书见面会上海举行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朱赛编辑:杨雁霞2025-11-17 17:02:28

何裕民教授分享.jpg

11月16日,《癌症只是慢性病》第四版新书见面会在上海书城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7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朱赛)11月16日,《癌症只是慢性病》第四版新书见面会在上海书城举行。活动特邀图书作者、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青年委员陈秋月主任,围绕“针对性纠治,量体裁医”的主题展开深入交流。

活动现场,专家们以“科学从容、与癌共存”为切入点,不仅传递了“癌症并非绝症,而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这一核心理念,更为广大癌症患者及家属提供了科学的应对策略与心理支持。活动还通过一盏灯健康平台、何裕民教授视频号等平台同步直播,吸引众多患者、家属及关注健康的网友在线观看并参与互动。

抗癌新视角,以专业出版传递健康力量

作为临床肿瘤专家,何裕民在见面会上围绕核心观点,引导观众重新审视癌症。他指出,癌症并非传统认知中的“绝症”,而是人体内部失衡所引发的“内乱”,并非简单的“外敌入侵”。他结合书中临床案例与研究数据,以通俗语言解析复杂医学原理,帮助听众建立起对癌症预防、治疗与康复的科学认知体系。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社长潘晓山在致辞中指出,《癌症只是慢性病》一书是基于公众对癌症认知的误区与焦虑,汇集近十年最新科研成果与丰富临床经验,旨在为患者提供实用、前瞻、科学的抗癌指导。

他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大众打破“谈癌色变”的恐惧,树立科学的防癌抗癌观念,同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切实可行的康复建议,共同构筑国民健康的知识防线。

聚焦康复,共话“量体裁医”

在深度对谈环节,何裕民与陈秋月围绕读者关心的康复议题展开交流,内容兼具科学严谨与人文关怀。

专家对谈.jpg

专家对谈环节。

何裕民特别阐释了《癌症只是慢性病》书中强调的“个性化优化”理念。他指出,抗癌如用兵,需因人而异,结合个体特质、认知状态、体质与病情,实施“量体裁医”式的康复策略。某些个性特质如偏执、焦虑或思虑过度,可能间接影响身体平衡,而认知偏差更会放大恐惧、阻碍康复。

陈秋月主任则结合临床案例补充指出,癌症康复的关键往往在于自我调整。许多患者的康复瓶颈并非源于疾病本身,而是长期固化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只有主动正视并调整这些内在因素,才能为长期带癌生存奠定坚实基础。

两位专家还从心理、饮食、生活方式等多角度为患者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个性化建议,助力患者从“被动承受”转向“主动调整”,为康复注入持续动力。

签售.jpg

何裕民为读者签售。

签售环节气氛热烈,读者手捧新书有序排队,期待与何裕民教授交流。不少读者表示,通过此次活动不仅深入理解了“癌症是慢性病”的理念,更掌握了实用的防癌抗癌知识,对未来的健康管理充满信心。

此次活动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主办,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中国健诺思医学研究院、上海市虹口区科学保健康复协会共同协办,不仅是一次健康知识的普及,更是一场抗癌理念的更新。它以科学为基、以关怀为伴,为无数患者与家庭带去了信心与希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