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张凤桐编辑:杨雁霞2025-11-10 16:34:11

《听火》,明明 著,春风文艺出版社
红网时刻新闻11月10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张凤桐)1938年11月12日深夜至翌日凌晨,一场“文夕大火”席卷古城长沙。历史的这一页写满灰烬与悲怆,也烙印下一群少年不屈的身影,他们正是诞生于烽火硝烟中的“长沙抗战儿童剧团”。
近日,以该剧团为原型创作的儿童历史小说《听火》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明明以文学笔触再现抗战历史,致敬这群在民族危亡时刻挺身而出的湖湘少年。
以稚嫩肩膀,扛起民族大义
抗战全面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唤起了全民族觉醒。在此感召下,戏剧家田汉之子田申在长沙发起成立了抗战儿童剧团。一群少年以稚嫩之肩勇担道义,走上街头、深入群众,积极进行抗日宣传。

文史资料《抗战儿童:儿童剧团纪念集》封面。
《听火》正是这一剧团的文学写照。小说采用线性叙事,主要透过孤儿水生的视角,娓娓道来一个关于勇气、成长与抗争的故事。
水生在一场日军轰炸中失去至亲与听力,后被湖南孤儿院收留并加入剧团,与伙伴们共同以文艺创作为抗战贡献力量。他们以街头表演唤醒民众,以电台广播传递信念,以联合公演鼓舞斗志,以献金劳军支援前线……将抗战星火撒遍街巷角落。在长沙遭大火焚城的至暗时刻,这群少年更选择无畏“逆行”,于焦土之上守护家园、播种希望。
以史料为基,再现历史现场
作为一部儿童历史小说,《听火》的创作基于对史料的梳理。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明明系统研读了与“长沙抗战儿童剧团”相关的文献,并将研究视野拓展至当时长沙的城市风貌、社会百态,以及全国范围内的重大战役与事件,同时参酌同一时期其他地区类似的儿童团体与历史情境,力求构建出真实可感的时代舞台与血肉丰满的人物群像。
作品不仅还原了剧团从成立到撤离的完整历程,更将周恩来等重要历史人物与“文夕大火”等重大历史事件有机融入,在宏阔的时代背景下,真切展现了中国人民尤其是湖湘少年的爱国热情与坚韧精神。
以文学为种,厚植爱国情怀
《听火》不仅是一部儿童小说,更是一颗爱国主义的种子。
当今世界局部冲突频仍,战争所带来的创伤远不止于物质层面的毁坏,更冲击着国际秩序、社会结构、人性伦理甚至文明根基。值此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书写这段历史,对当下具有深刻的警示与教育意义。
明明希望,这部作品能超越故事讲述,成为连接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旨在引导今天的少年儿童走进民族的集体记忆,理解和平与发展来之不易,让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深植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凝聚为守护家国、开创未来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