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湖湘文化 > 详情

书摘丨湖湘文脉+红色密码:解码长沙城南书院的“觉醒年代”

来源: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作者:编辑:杨雁霞2025-03-17 11:01:02

本文摘选自《湖湘文脉——湖南书院寻踪》,主编:邓洪波、赵伟。该书由湖南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是湖南省“十四五”时期社科重大学术和文化研究专项项目。

第一章 长沙

星城长沙是湖南省省会,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经3000年城名、城址不变,是湖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长沙地区创建了岳麓、城南、南轩等享誉天下、垂范湖湘的书院,为湖湘文脉的传承赓续提供了不竭动力。

01.书摘:岳麓书院 楚材斯盛

02.城南书院 | 红色印记

城南书院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发展为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后简称“湖南一师”)后,又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之一。湖南一师培养的大批进步人才,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毛泽东与湖南第一师范纪念馆

城南书院内景

1915年,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反对封建主义、提倡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阶段向新民主主义阶段飞跃提供了舆论准备。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之下,国内产生了许多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即其中之一。

1918年4月,新民学会在长沙刘家台子蔡和森家成立,确立了“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的宗旨,新民学会章程由毛泽东、邹鼎丞起草,由萧子升删削确定。最初的新民学会是一个青年知识分子要求“向上”“求友互助”的团体,1920年7月,蔡和森提出修改学会宗旨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并提出组织共产党的主张,又联合部分会员开展建党活动。1921年新年大会上,新民学会正式确立“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学会宗旨,越来越多的会员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0年7月,湖南一师的校友毛泽东、彭璜等还创立了文化书社。军阀张敬尧统治湖南期间,新思想被压制,刊载进步思想的书籍、报刊不容易输入。毛泽东在参与湖南自治运动的过程中,认为传播新思想是当务之急,于是,他着手筹办文化书社,介绍中外各种新杂志,以解决湖南人“脑子饥荒”的问题。文化书社购进了大量进步书刊,如《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社会主义史》《新俄国之研究》《劳动界》《新青年》《新生活》《新潮》等,传播马克思主义。

《湖湘文脉——湖南书院寻踪》带读者从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出发,前往湖南14个市州,寻访50多所著名书院。通过介绍这些书院的沿革规制、名人故事及对中国历史和革命进程产生的影响,带读者溯湖湘文脉之源,悟湖湘精神之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