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当中医遇上书法:《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出版,首次以宣纸形式呈现......

来源: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作者:编辑:杨雁霞2023-10-26 10:35:26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

因发现青蒿素而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教授就曾在诺奖报告中说,这是“中医药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在中医药这座巨大宝库中,湖南的分量举足轻重。

拥八百里洞庭,育三湘四水,湿热的气候环境使这片土地自古就疫病流行,无形中推动了湖湘医学的发展,历代中医药大家不绝如缕,使得这里成为众多地域中医药文化中的一枝独秀:

炎帝,号神农氏,《淮南子》载,他于株洲茶乡尝“断肠草”,五脏俱裂,因此被奉为医药文化的开创者。

“橘井”是中医药的代名词,其典故就出自于西汉时期湖南郴州的道医——苏耽。

“医圣”张仲景,曾为长沙太守,在任时于衙门大堂开诊,不取分文,首创名医坐堂先例。

“药王”孙思邈,长期居住于湘中龙山,在此采药治病,并在此写下《千金要方》。

20世纪70年代,马王堆汉墓出土失传中医药典籍14种,再现了湖湘中医的辉煌历史。

2002年湘西里耶古城出土秦代简牍38000余枚,其中有涉及医政管理、中药材、药膳方、中药方、服用方法、养生理念等内容数百枚。

  ……

即便到了今天,湖湘中医药界仍名家辈出,道统不绝。熊继柏,堪称其中成就最为卓著的代表之一。

熊继柏

熊老1942年出生于湖南常德石门县,亲身经历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沧桑巨变,人生际遇堪称传奇。

只有高小学历的他,以全省第一的成绩选调湖南中医药大学,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进而又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执教30余年,熟谙中医经典,熊老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专著二十多部,独著《内经理论精要》入藏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和牛津大学图书馆等机构。

行医60余年,熊老接诊人数已逾百万,获评湖南省第一届名中医,堪称疑难危急病症的圣手,屡创奇迹,医术精湛、医德淳朴,享誉海内外。

2017年,熊继柏教授获我国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入选第三届“国医大师”。

2020年在防治新冠肺炎的战疫中,熊老又出任湖南省中医高级专家组顾问,亲临一线诊治、抢救危重病人,所定方略在全国好评如潮。

今已至耄耋之年,熊老仍然勤勉不懈,他遵从中医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将自己一生的行医心得,在宣纸上以手书的方式呈现出来,汇集成了这本《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

48个经典疑难杂症医案,近300页的隽美书法,米色缎面精装,雅致宣纸印刷,中医与书法,两大“国粹”绝学在这本书里相融相映。

古人常说,宣纸有千年之寿。

在今天这样一个数字化的环境里,熊老希望通过这样一种更具温度和诚意的方式,向更多人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熊继柏先生其人

“我一生只做两件事:倾力临床、治病救人,传承经典、教书育人。”

如果你对熊继柏教授觉得陌生,那这句话就是了解他的最佳切入口。

熊老出生于湖南石门县的山区农村,由祖父母抚养长大,自幼酷爱学习与读书,高小学习期间,熊继柏全年级最小,成绩却一直是第一,但家庭得极端困苦,使他不得不被迫辍学。

做了一段时间农活,结果是遍体鳞伤,祖父熊玉田于是引导熊继柏传承家学、修习医术,并先后拜晚清末班秀才、常德地区名老中医胡岱峰等先生为师。

“有人曾问我是什么文化水平,我说我就是学徒出身。十三岁当学徒……什么事我都干过,给老师提尿壶,那是常事;打洗脸水、倒洗脚水,那也是常事;在药铺里下梭板,打扫卫生,扫厕所,这些事我都搞。”熊老回忆。

学徒生涯虽苦,但却为他打下了极其坚实的中医古文经典基本功。

《药性歌括四百味》《四大药性赋》《脉诀》《时方妙用》《伤寒论》《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四诊心法要诀》《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杂病心法要诀》等医学经典古籍皆能整本背诵。

1979年,熊继柏在省级考试中徒手写了一篇3000字论文,由于引经据典颇多,致使阅卷老先生们不得不在评阅时查找文献,并因此获得全省最好成绩,直接从石门县一个公社卫生院,调入省中医最高学府任教。

熊老熟谙中医四大经典和临床诸家典籍,从事教学工作后,总有学生拿着生僻的中医经典中的“冷题”考他,熊老思维敏捷、反应极快,在有学生中有“问不倒”的绰号。

袁隆平与熊继柏

16岁开始行医,除每年春节15天外从不休息,至今已坚持了60余年,从不间断。

熊老尤擅各种疑难病症及危急病症,治病章法谨严,理法方药一应俱全,他说自己看病“工具”就是三根指头,从不开“无汤头之方”,却总能做到“辨证如理乱丝,用药如解死结”,屡用中医药创造奇迹。

1974年,石门县出现麻疹疫情,有几个村的疫情尤为严重,政府将熊继柏调去抢救病人,两个多月时间,他几乎不眠不休,救治了数千名病人,被乡亲们称为“熊神医”。

长沙一位35岁医学教师刘某患流黑汗的“怪病”,服用多家医院的西药仍奏效,熊老诊断为阴虚自汗,问题出在肾脏。处方知柏地黄汤治肾脏虚热,外加龙骨、牡蛎帮助止汗,不出一个月,黑汗止了。几个诊疗回合,病人痊愈。

北京40多岁的张某,2011年肺癌手术后化疗半年,出现脑转移,求诊于熊教授。熊老诊此乃正气内虚、并兼痰凝毒聚,需扶正益气与化痰祛瘀贯穿于治疗始终,情况大为改观。

农村行医22年,城市行医40余年,熊老诊治病患数不胜数。但总结下来就一句话,“勤奋读书、刻苦实践是中医成才的必由之路。”他说。

《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

继承了中医学两千多年的传统

60多年的职业生涯,熊老在81岁高龄之际,将自己的医学心得汇集成了这本《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

关于这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我们可以从“医案”在数千年的中医传承中的重要作用,来做一个简单回顾。

所谓“医案”,是中医学术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

医案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是使历代医家的丰富经验得以传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为后世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研究资料。

可以说,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无上瑰宝。

我国的“医案”可追溯至汉代司马迁《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载淳于意的25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医案中记录患者的姓名、地址、职业以及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

两千多年来,历代名医医案约有280多种,相当于临床医学的教材,代代相传,培养后来人。国学大师章太炎就评价说:“中医之成绩,医案最著。欲求前人之经验心得,医案最有线索可寻,循此钻研,事半功倍。”

直到今天,医案仍为现代医学发挥着指引作用和实际价值,如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就是从《肘后备急方》中得到青蒿素的萃取思路。

可以说,撰写和学习医案,是中医学延续了两千多年从未断绝的优良传统。

熊老的这本《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正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书中48个经典医案是熊老行医多年独到经验的精华,结合当下病患的难点、痛点,医生的盲点、堵点,力在解决病患和医生难题。

这些医案,典型真实,既遵循辨证施治法则,又展示理法方药体系,可谓个个精辟可师。

如“反复发热四年不愈案”,医案针对“湿热痹病兼阳明头痛”,三次就治愈。

又如邹某“三年失眠并舌上灼痛案”,患者失眠三年,长期服用安眠药,每晚仍只能睡两个小时左右,若停用安眠药则彻夜不得眠,并且舌上灼热疼痛,昼夜都需时时用冷水在口中含漱以求缓解,还伴有心烦、时欲悲哭等症状。

医案针对“阴虚火旺之失眠病症”,三诊后痊愈,熊老在处方后补充文字:

《内经》云,心主舌,心气通于舌,心藏神。本案病人失眠心烦,并且舌上烧灼样疼痛,其心火上炎之特点已然明显。故先用黄连阿胶汤育阴清热,后用清心导赤散清心降火,使心火去而心神安,病获痊愈。

寥寥数语,不仅把发病根因、治疗主次等,一一点明,精确非常,从中我们还能感受到那种早已在我们生活中被白话和翻译腔冲淡的中文美感:简洁优雅,熊先生非凡的古文底蕴由此可见一斑。

《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

实现了中医与书法两大国粹的汇合

对于一名中医的修养,古来就流传有四句话:一手好字、二会双簧、三指切脉、四季衣裳。对字的要求放在首位。

从留存至今的清末民初老中医处方来看,它们既是医术结晶,又是书法精品。

如浙江衢州名医龚香圃,不但方笺为雕版印制,于右边骑缝处铃有其别号章“六一子记”,其书法亦疏朗自然,极富美感。

龚香圃处方墨迹

自古医、儒不分家,历代文人,在苦练书法的同时也兼修医术,留下了不少于方药有关的书法珍宝,著名的如王献之《鸭头丸帖》、苏东坡《覆盆子帖》和黄庭坚《方药墨迹》等。

因此,按照中国文化的传统,一则好的医案,除了具备过硬的学术价值之外,还要有熔医术与书法于一炉的艺术之美,这在全球其他文明中也是没有的。

熊老的这本《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就是医术与书法的完美结合,能医者善书,当代医者能同时登顶这两座高峰的实属少数。

《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墨迹欣赏

观其书法,用笔娴熟精到,结体收放自如,章法疏朗有致,节奏不疾不徐,如听一首舒缓的轻音乐,在悠长雅韵中让人不知不觉地安定下来。

在如今这个不太重视书写,以至于医生手写处方因为过于难认而被调侃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时代,熊老的这本新书,用精美书法艺术表现精湛医学功底,这是一种智慧,亦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精神。

为了更好地展现和传承这份精气神,《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参考中国古籍制作之法,全文以优质加重玉版宣纸影印,以传统古籍与现代装帧相结合的装订方式,既能还原墨宝在宣纸上的真实表现力,又有翻阅方便的实用性。

封面,则借鉴了书法装裱和古籍装帧的灵感,以米色缎面衬底,极具柔和、内敛与雅致之感。

文以载道,载医之道,载书之道,81岁的熊老将医案、书法二者完美结合,精美呈现,既展现了中医学的精华,又彰显了中国书法的精湛,更是示范了中医前辈扎实严谨的求学治学精神。《国医大师熊继柏手书疑难危急病症医案》,实属不可多得的中华文明瑰宝荟萃者,值得每一个对传统文化感兴的人收藏、品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