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张萌编辑:戴桢2023-11-17 20:42:30
品味中南好书,邂逅一麓书香。欢迎收听红网夜读,我是田萌,田野的田,萌芽的萌。第二届岳麓书会中南好书特辑第十期,为您带来著名作家韩少功的散文集《“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选篇为《镌刻芳华——“失而复得”的<都督夫人礼佛图>》,带读者感受大美敦煌。
在莫高窟第130窟甬道南壁,有一幅盛唐时期绘制的大型供养人画像,后来被西夏壁画所覆盖,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重现于世人眼前。可惜由于流沙掩埋、潮气侵蚀,色彩消退剥落,地仗与岩面脱离,画面斑驳不清,唯有旁侧的榜题完整无误地记录着“都督夫人太原王氏一心供养”“女十一娘供养”“女十三娘供养”。这些明晰而显赫的身份,表明画工笔下的人物,必定是雍容华贵、光彩熠熠。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1955年,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幅壁画的旁边矗立着五米左右的木质画架,一位脚踩木梯的清瘦男子,正在专心致志地临摹这幅伤痕累累的礼佛图。这就是著名敦煌学家、敦煌研究院前院长段文杰先生。他结合对唐代服饰和敦煌石窟艺术的深入研究,妙笔生花,复原了这幅壁画的往日风采。
图中都督夫人两鬓包面如“抛家髻”,头顶饰“朵子”、鲜花,身穿碧衫红裙,肩披绛地帔子和白罗画帔,脚蹬笏头履,持巾,捧香炉,神情虔诚。紧随其后的十一娘,面饰花钿、花子,着朱衫白裙。再后的十三娘则头戴凤冠,斜插步摇,蹬“小头鞋履”。满头珠翠的豪门贵族女子恰如其分地诠释了何为“留住铅华云一片,犀玉满头花满面。”
其后的侍女们手捧花盘、玉瓶、妆奁等物品,她们大多穿着圆领袍衫,这是一种“束装似男儿”的天宝年间流行装扮,在《虢国夫人游春图》《纨扇仕女图》及永泰公主墓室壁画中多有出现。另有三位头梳高髻的女子,她们额上为裹发的轻罗,即元稹笔下的“新妆巧样画双蛾,慢裹恒州透额罗”中的“透额罗”,这也是唐代天宝年间的时髦装扮。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幅流畅线条、绮丽色彩的临摹图画,正是段文杰先生在上千个日日夜夜,翻阅无数资料,反复面壁锤炼的成果。因为这份痴迷和坚持,他才还原了这幅中国美术史上“失而复得”的传奇壁画 :《都督夫人礼佛图》。
从段先生踏上敦煌这片土地开始,他便把一生倾注在了敦煌事业中,他临摹壁画 380 余幅,并总结出敦煌壁画的一套临摹方法。他视野开阔、身体力行地开创了中国敦煌学保护研究的新高地,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敦煌石窟的保护者、研究者、弘扬者。段先生正是无数“莫高人”的缩影,他们有抱负、有责任、有担当,甘愿在这处贫瘠的沙漠腹地,挥洒青春,书写无悔芳华。
【图书简介】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敦煌研究院 主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画”中有话:敦煌石窟百讲》由敦煌研究院主编,以敦煌的“画”为载体,以北凉至元代15个历史时期为章节,以100节妙趣横生的敦煌石窟艺术课为主题,系统讲述敦煌莫高窟一千六百余年的建筑、雕塑、壁画。一篇篇生动活泼的文字,娓娓讲述敦煌壁画中定格的精彩瞬间,分享富有启示又给人以希望的壁画故事,向读者展现古人独具匠心的艺术创造和宏大沧桑的历史变迁;超百幅美轮美奂的图片,带领读者深度巡游莫高窟经典石窟,感受敦煌文化艺术跨越千年的生命力。
【作者简介】
敦煌研究院是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管理的综合性研究型事业单位。目前已发展成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在国内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遗址博物馆、敦煌学研究实体、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科研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