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阎真深度对话上海读者 探寻“如何是好”的答案

来源:红网作者: 蔡娟 任晔 李丹 汪衡 殷铭康编辑:曾小颖2025-08-16 23:57:10

微信图片_20250816233336.jpg

8月16日,阎真读者签售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湖南展台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8月16日讯(记者 蔡娟 任晔 李丹 汪衡 殷铭康)8月16日,2025上海书展持续火爆。当天上午,作为湖南主宾省展台的重要活动之一,由湖南出版集团、中南传媒主办,湖南文艺出版社承办的阎真读者签售会在上海展览中心湖南展台举行,点燃书展气氛。

著名作家、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阎真携其代表作《沧浪之水》《如何是好》等来到现场,以“一起探寻‘如何是好’的答案”为主题,与读者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共同叩问当下普遍的精神与现实困境。

一个湖南作家眼中的上海

从早期《曾在天涯》对海外知识分子生存状态地刻画,到深入探讨体制内精神状态的经典之作《沧浪之水》,再到聚焦高校知识分子价值追寻的《活着之上》,以及探寻女性困境的《因为女人》,直至最新描述时代普遍困惑的《如何是好》,阎真始终敏锐捕捉着社会变迁中个体面临的精神困境与价值抉择。他的创作序列,构成了一幅描绘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及普通人心路历程的深刻画卷。

微信图片_20250816233316.jpg

阎真分享现场。

阅读阎真的作品就像照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可能遭遇的迷茫、挣扎与抉择。理想的光辉如何照进现实,坚守的代价与妥协的边缘在哪?面对生活的重压,我们如何是好?这些叩问灵魂的问题,正是阎真在其作品中不断探索的核心。

身处上海书展,阎真谈起了对上海的印象。“上海是一座非常现代化、非常商业化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有这么多的书、有这么精致的书展,说明上海的确有着很高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也没有完全被商业化的浪潮所裹挟,这一点很难得。”

“每个人都有人生的功利主义”

分享中,阎真以他的经典之作《沧浪之水》为例,剖析了主人公池大为在时代洪流与体制规则中的挣扎与抉择。他指出,池大为的经历远非简单的个人奋斗史,更是映照特定时代知识分子乃至普通人精神困境的一面镜子。

“市场经济背景下,如何选择个人的存在方式,《沧桑之水》就是这样一种探索。”阎真说,“沧浪之水”象征着复杂的社会规则与生存压力,而池大为的痛苦、坚守与最终寻得的立足点,都直指一个核心问题:在现实洪流中,如何坚守内心信仰?如何在认清规则的同时,不被规则完全吞噬?

“我们生活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每个人都有人生的功利主义。”阎真说,这种功利主义,是非常自然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你追求这种功利,其实是追求自己更好的生存状态。这种功利主义,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无可厚非的,都是合法的权益。”

微信图片_20250816233332.jpg

阎真携《沧浪之水》《如何是好》等代表作亮相上海书展。

市场化浪潮下,我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态度?该用什么样的思想力量,来平衡市场经济下的功利主义?阎真坦言,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对于他这样的写作者,都是一种挑战。

阎真坦言,在他看来,这种思想的力量源自两个方面:一是我们每个人发自内心的善良和良知,如果没有这种良知,所有东西都灌输不进去,这是一个基础;二是有了先天良知还不够,还要经过后天的文化熏陶,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陶渊明、苏东坡、杜甫、李白、曹雪芹等等,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化榜样,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

追求“诗和远方”,首先是谋生

如果说《沧浪之水》提出了问题并展现了特定环境下的个体应对,那么《如何是好》则将镜头对准了更广阔的社会现实,尤其是当代青年一代在价值多元甚至混乱时代所面临的普遍性迷茫与艰难选择。

分享会上,阎真表示,《如何是好》正是对这一核心命题的深化与延展。当传统路径被打破,成功定义变得模糊多维,物质丰裕与精神焦虑并存时,个体如何锚定自身?如何在喧嚣中辨识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

阎真以《如何是好》主人公许晶晶为例,剖析了当下年轻人的挣扎与困顿。“一个女青年,大学毕业即将毕业走上社会,普通家庭出身,没有惊人的才华,没有惊艳的颜值,但又希望追求很好的生活,她有五个‘愿意’:在一个自己愿意的城市,找一份自己愿意的工作,买一套愿意的房子,找一个愿意的男朋友,生一个愿意的孩子。要实现这五个‘愿意’,谈何容易?所以,她总是在追求的过程中落空,总是遭遇挫折,很多次都想躺平,但又躺平,所以很矛盾很纠结。”

微信图片_20250816233340.jpg

现场签售火爆。

如何跳出“许晶晶式”困境?阎真认为,除了追求物质生活,我们更要追求精神的力量,追求“形而上”的价值,追求自己的“诗和远方”。

阎真强调,他眼中的“诗和远方”是把谋生方式与兴趣爱好完美地结合起来,首先是谋生。“‘诗和远方’不是外在于我们人生的,而是内在于我们人生的。”他以自己为例,年轻时喜欢写小说,经过很多努力、很多挫折,终于走上了文学道路,然后在大学教文学,有份工资,写的论文和小说还有稿费,然后就把自己的喜欢做的事和谋生手段结合起来了。

年轻人应该如何找到自己的方向?阎真认为,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呼唤,内心的呼唤是最好的指引者。对此,他也提出“技术性建议”,那就是“一招鲜吃遍天”。他认为,当下是专才的时代,而不是全才的时代。只要找到一个适应的方向,有这一招,而且不断地努力下去,不能躺平,才能找到你的“诗和远方”。

这场签售会不局限于传统的签售形式,阎真凭借学者特有的理性穿透力和作家的共情能力,将两部作品的核心精髓娓娓道来,成为一次作者与读者共同直面困惑、寻求精神启示的思想对话。

阎真并未给出问题的标准答案,而是以开放的态度,邀请读者一起思考、一起探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个体面临的终极挑战始终是:如何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能够找到行动的依据和内心的安宁,做出属于自己的、负责任的“好”的选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