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写给人间搁浅者 苏童首部“怪奇美学”小说集《海滩上的一群羊》出版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刘敏 蔡林潞编辑:曾小颖2025-08-09 22:08:42

微信图片_20250809155453.png

近日,苏童小说集《海滩上的一群羊》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红网时刻新闻8月9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刘敏 实习生 蔡林潞)近日,苏童“怪奇美学”小说集《海滩上的一群羊》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家苏童首部以“怪奇”为线索编选的小说集,集中呈现了其标志性的神秘情节、颓废美学与诗意语言。

书名本身便充满奇异的错位感——羊群本应属于山地草原,“海滩上又不长草,把羊赶到这儿来干什么”?这种错位感,正是苏童笔下文学世界的一个缩影:在看似怪异的故事表象里,蛰伏着无数被遗忘、被压抑、被捉弄的人生一隅。

那些人间的“搁浅”者

贯穿全书的,是深刻的“搁浅”困境与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南方的堕落》里,已故的茶馆主人、风骚的老板娘、无聊的看客,所有人都被困在淫雨霏霏的南方,只有作为看客之一的“我”洞察了南方的腐朽,不时听到幽灵大喊:“孩子,快跑。”《园艺》中的父亲突然失踪后,各怀心事的家人们互相怨怼,原来沉迷在小说里不问世事的女儿终于不堪重负,寻求改变。

2.jpg

《海滩上的一群羊》内页。

《海滩上的一群羊》中,被母亲抛弃、与父亲隔膜的男孩,为了寻找妻子被迫卖羊来筹路费的牧羊人,以及将被主人卖掉、毅然向海水中泅渡的羊群,同样遭受着被弃的命运。男孩害怕羊群会被海水吞没,但羊群那决绝的泅渡姿态,何尝不是一种绝望的自救?苏童小说中的人物沉默、孤僻、行为乖张,却无一不在各自的困境中奋力挣扎。

怪奇表象下的精神突围

苏童在最新小说《好天气》中,怪奇、灵异叙事运用得出神入化,作家对怪奇书写的偏好在其短篇小说中已见端倪。苏童笔下的人物常常耽于幻想,甚至走向偏执,以此对抗现实的荒芜。

罗圈腿少年左林习惯了受辱,却妄想做骑兵,渴望自由“驰骋”,甚至强迫他人为马。他的膝盖会尖叫、哭泣,隐喻的是平静外表下灵魂的尖锐呐喊(《骑兵》)。声称见到水鬼而被视作傻子的女孩,总是固执地守在桥边(《水鬼》)。犯瞌睡的傻子在棺材里错过战争幸存下来,然而“有一些看不见的子弹在他体内疯狂地爆响了”,迫使其出走他乡(《三盏灯》)。

幻想于他们,正如苏童所言,是“否定一个无望的现实,然后制造一个有希望的现实”。这些看似怪诞离奇的情节,核心是灵魂在重压下寻求出口的无声呼号。

日常中闪耀人性的微光

苏童的奇想从来不是故弄玄虚,始终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他精巧地将超现实元素编织进日常经纬,并在其中捕捉人性的微光。

1.jpg

《海滩上的一群羊》新书亮相。

《三盏灯》中,傻子因鸭子被偷杀对逃走的村里人展开了一场闹剧般的报复,之后又笨拙地送去棉鞋“赎罪”。为守候亲人归来挂在船头的三盏灯,成为战争的冷酷叙事中最温暖的亮色。不愿“火葬”的祖父在孙子帮助下“乘鹤”西去,在不知情的路人眼中,竟是祖孙三人一起种树的温馨场景(《告诉他们,我乘白鹤去了》)。拥挤火车里萍水相逢的热烈交谈(《棚车》),母亲对送养女婴割舍不下的牵绊(《小猫》),城里人协力为遇害瓜农的母亲寻找丢失的船(《西瓜船》)——这些平凡瞬间,都在苏童笔下闪耀着朴素而动人的温情。

苏童小说的魅力,正在于他让怪诞与日常如此紧密地缠绕共生。在《海滩上的一群羊》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离奇的情节,更是无数在生活泥沼里孤独前行的人,各自奋力“泅渡”的生存图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