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编辑:杨雁霞2025-09-12 18:00:48
编者按:9月12日,《湖南日报》刊载了《漫画里的抗战》作者之一,南京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张晓华撰写的创作手记。我们通过这篇文章,一起走进这部精品力作背后的故事。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回顾那段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我们不仅可以依靠文字,更应重视图像的力量。《漫画里的抗战》一书,正是孔祥宇教授和我以漫画史料为窗,向读者生动讲述抗战历史的一次尝试。该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从策划到成书历时4年,其背后既体现出个人的学术追寻,也反映了对党史教育的持续关注。
我最初接触到抗战漫画,源于2016年跟随孔祥宇教授攻读硕士期间。当时,孔教授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抗战漫画研究(1931年—1945年)”,我因此得以熟悉一些近现代漫画史料。其中,一张抗战时期重庆儿童聚精会神看漫画的照片,深深震撼了我。在那个物资匮乏、信息闭塞的年代,漫画竟有如此强大的传播力和感染力,成为动员群众、宣传抗战的重要媒介。从那时起,我决心将抗战漫画作为研究方向,并在后续的博士阶段继续聚焦漫画与抗战宣传之间的深刻联系。2021年,在北师大读博的我,蒙孔祥宇教授信任,受邀与他合作编写《漫画里的抗战》这本书,我自身的学术研究得以进一步付诸实践。
抗战漫画是抗战时期中国军民开展文化抗战的重要载体之一,并非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武器。抗战时期形成了数量庞大的漫画家群体,开展了颇具战斗力的“漫画战”。在民众识字率不高的时代背景下,漫画以其浅显易懂、诙谐犀利的特点,成为跨越阶层和年龄的沟通工具。上至花甲老人,下至低龄儿童,都能看懂直观生动的漫画,从中受到鼓舞、学到知识,理解战争残酷、感知民族命运。正是基于这样的历史现实,我们萌生了将散见于报刊、档案和民间的抗战漫画加以整理编选,推介给新时代读者的想法,希望今天的读者尤其是年轻人,借助漫画这一独特视角,重回历史现场,感受那段全民抗战的峥嵘岁月。
《漫画里的抗战》在内容编排上以时间为主线,从九一八事变到抗战胜利,从海量抗战漫画中精选出近200幅代表性作品。它们或控诉日军暴行,或歌颂军民英勇,或讽刺投降妥协,以极强的视觉张力还原了抗战的不同侧面。每一幅漫画都不只是艺术品,更是一段历史的注脚、一个时代的呼声。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过一些困难:一是漫画的搜集、筛选与分类,二是写作上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平衡。虽然书中只囊括了不到200幅漫画,但我们搜集挑选过的可能超过2000幅。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为了尽可能搜集全面,我们不仅利用各类民国报刊数据库和已有漫画汇编图书,还多次前往博物馆、档案馆和研究机构等实地考察。孔祥宇教授常说:“至少我们来过,知道没有我们需要的抗战漫画作品,这也是一种收获!”这句话始终激励着我,搜找史料的过程本身就有价值,我学会了在不确定中坚持、在琐碎中积累,不再纠结每次是否必然能找到漫画作品,而是专注于“搜集”。
写作方面,我们注重史实准确与叙事流畅的统一。书中相关史实的论述、每一幅漫画的解读,都建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参考了权威党史著作、资料选编和档案汇编,以及其他研究成果。同时,为贴近大众阅读习惯,尽量避免使用生涩的学术术语,力求以清晰易懂的语言传达历史信息,贴近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知识储备水平与接受度。书稿历经多次修改和润色,完成备案审批程序后,终于得以在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付梓,与广大读者见面。
作为一部以图像为中心的历史读物,《漫画里的抗战》不仅是对那段历史的再现,更是一种历史叙述方法的实践。我们试图通过“以图证史、以史释图”的方式,让抗战漫画成为读者理解抗战历史的桥梁与媒介。这些看似轻巧的画面,实则承载了一个民族的苦难与坚韧,也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最后,我想借《三毛流浪记》中的一句话传递我们创作此书的初衷:“你幸福的每一天,是三毛最渴望拥有的;当你从幸福中一路走来,不应该忘记三毛的苦难和期盼。”抗战期间那些无名和有名的漫画家,执笔为刀、以画为史,在黑暗中点亮一盏盏精神的灯塔。希望这本书也能帮助今天的读者,尤其是青少年,不仅记住历史,更理解历史,不仅回望过去,更珍惜当下、共创未来。
推荐阅读
《漫画里的抗战》
孔祥宇 张晓华 编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1931—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大批艺术家用漫画这一独特形式向人民宣传抗战,鼓舞人民抗战斗志,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恶,反对投降卖国行径,不仅在当时激发了极大的精神力量,而且为今天留下了珍贵的史料,成为讲述抗战历史的生动载体。本书选取近200幅抗战漫画,以图证史、以史释图,全面讲述抗战期间重大历史事件,用真实史料和通俗语言,生动再现了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救亡运动,深刻论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有助于加深社会大众对抗战历史的了解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