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全媒体阅读 > 详情

乡村阅读“故事会”丨裴爱民:阅读让我平静且充满力量

来源:红网作者:任晔 曾小颖 李丹编辑:高芹2025-04-23 19:30:11

0.jpg

裴爱民在进行分享。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任晔 曾小颖 李丹 山西太原报道

总有人问她,“庄稼人看书能干啥?”不论庄稼地里,还是聚光灯下,裴爱民总会回答,阅读让自己“内心平静且有力量”。

4月23日,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乡村阅读故事会在太原举行。这场田野故事会上,“田鼠大婶”裴爱民又一次分享自己的阅读感言。

从温室大棚里摘人参果的农妇,到微博上记录四季风物的“田野诗人”,再到出版《田鼠大婶的日记》的农民作家,裴爱民以最朴素的笔触,让沙漠边缘的村庄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裴爱民是甘肃民勤县薛百镇上新村的普通农妇。初中毕业后,她嫁到邻村,日子日复一日,被种地、做饭、喂羊填满。阅读成了她劳作间隙的慰藉。

她喜欢读《山海经》和《诗经》,尤其是《诗经》里描写大自然的场景;也爱读些唐诗宋词,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甫的《宿府》以及李绅的《悯农》。夜晚抬头看到月亮时,裴爱民就会想到“中庭月色好谁看”。除中国作品外,她还读《安徒生童话》和泰戈尔的诗,她发现国外的农村和她身边的农村一样美丽。

看的书多了,眼界也宽了,裴爱民就有了写下来的想法。2011年,村里来了几位大学生,教她注册了微博账号“田鼠大婶”。她不会打字,就用铅笔写在本子上,让女儿帮忙发到网上。最初的三年,只有几十个粉丝。直到某天她写“庄稼生了虫子”,一位山东网友回复“我们这儿的庄稼也生虫子了”,她忽然觉得,文字像一根线,把天南海北的人连在了一起。

读书,让裴爱民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就看见了外面的世界;写作,让外面的人通过裴爱民的笔触了解她的家乡,这沙漠中的乡村,以及乐观勤奋的乡亲们。这样的生活,让裴爱民感觉心里越来越踏实。

2020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张华看到她的微博,辗转找到她。那些烟盒纸上的文字,最终变成《田鼠大婶的日记》。书里没有华丽的词句,只有四季轮转中真实的乡村:春天的苜蓿芽、秋天的玉米地、火炉边打盹的猫,还有沙漠边缘人们的汗水与笑声。

喜欢“田鼠大婶”的人越来越多,看着裴爱民分享村里的枣,种田、放羊的日常,有些网友询问她能不能尝尝文字里的农产品。于是,她开始给网友寄农产品,又开起了网店,

裴爱民的微店里,上架了沙葱、李广杏、红枣、人参果等当地特色农产品。生意好的时候,她还帮着庄子里其他人卖。看着裴爱民将地里的果子通过网络变成了钱,村里人觉得读书“还是有些好处”。

“很多人觉得农村妇女就该好好种地、围着锅台转,但我认为,我们也要有自己的精神世界。”裴爱民说。书出版后,她开始学做电商,把村里的人参果、沙枣放到网上卖。她带着乡亲们种节水作物,算着“每亩省电45度”的账目;教妇女们打包发货,看着她们“赚了钱,腰板都挺直了”。村里人夸她有本事,她说:“是读书让我敢想敢做。”

在这场田野故事会上,裴爱民再一次谈起阅读带来的“平静与力量感”。她说,“很多人觉得农村妇女就该好好种地、围着锅台转,但我认为,农村妇女也应该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可以通过读书丰富内心,看到外面广阔的世界。就自己而言,是读书成就了我的梦想,改变了我的人生,让我从一个偏远乡村的小媳妇,成长为一个自立自强又自信的新时代乡村女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