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金钥匙工作坊:清醒地思考,幸福地创作

来源:出版人杂志作者: 编辑:高芹2025-05-15 19:47:17

5月10日至11日,第五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工作坊于北京此白驹谷艺术空间圆满举办。6位行业知名中外导师,朱成梁、熊亮、孙莉莉、菲利普·瓦力克(Philippe Werck)、丽斯贝特·史蕾洁斯(Liesbet Slegers)、罗埃尔·塞德尔(Roel Seidell)现场授课,与学员们近距离交流,深谈绘本创作与出版。

图片

图片

基于绘本创编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6位导师在课程中展现了绘本行业权威从业者对绘本创作方法的思考以及对绘本出版机遇的洞察。在面对面交流的过程中,它们内化为学员的个人势能,当更多学员投身创作,我们相信,本土绘本的创作生态将更加多元和繁荣。

图片

以下是来自学员们的结课心得和工作坊的真实场景记录,期待这些分享能给未能亲临现场、但怀揣绘本梦想的朋友们一些经验借鉴。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如今国内儿童绘本市场正在经历变革,如何在内容创作和产业模式发生变化的当下创作出优质的绘本并获得满意的收益,各位导师给出了各不相同的答案。这些答案最终指向一处,那就是,面对机遇与挑战,清醒地思考,幸福地创作。

图片

菲利普·瓦力克(Philippe Werck)

“童书之所以是童书,因为它的一切都为孩子着想”

图片

比利时Clavis出版公司总裁、欧洲资深童书出版人菲利普·瓦力克,每年收到约7000份童书稿件,凭借几十余年的编辑经验,他在挖掘全球优质绘本、把握童书市场脉搏等方面拥有强大的洞察力。站在出版商的角度,菲利普先生在课程中为学员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儿童绘本作者究竟为何而创作,帮助学员建立清晰的创作目标,解释什么样的绘本称得上好绘本?什么样的绘本能够得到童书编辑的青睐?

图片

他将优质绘本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几点:

符合儿童年龄特点;考虑不同个性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形式与内容充满乐趣,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拥有精美、高品质的插画;具备高品质的、引人入胜的故事,令孩子对绘本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富有多维度的价值跟意义。

菲利普先生在授课中强调,我们之所以要用好作品勾起孩子的阅读兴趣,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继续阅读,直至阅读成为贯穿他们一生的习惯。我们通过绘本帮助父母实现与孩子亲密交流,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发现自己的天赋,更好地探索世界、实现梦想。如果你感受到自己的使命所在,那么,恭喜你,这就是你与你的编辑将要为之努力的方向。

丽斯贝特·史蕾洁斯(Liesbet Slegers)

“不要让你的小读者觉得你的作品无聊”

图片

比利时畅销绘本作家丽斯贝特·史蕾洁斯,绘画风格以简洁明快、富有童趣著称。她主要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创作故事,从1999年至今,高产的她已出版200多本书,她创作的“凯文和凯蒂”系列极具辨识度,在全球出版发行,叫好又叫座。

图片

丽斯贝特女士全职创作绘本二十多年,经历了从全手绘到数字化创作的转变。极富亲和力的她从家庭、个人经历讲起,结合实际作品,娓娓道来个性化的创作经验与创作技巧,分享自己从萌生出一个创作灵感到把这个灵感真正变成绘本的全过程,活跃幽默的讲述方式调动起了大家的好奇心。

丽斯贝特女士表示,在绘本创作中,她认为绘制好“情绪”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她在课堂上带领全体学员进行了十分有趣的训练,即现场作画,尝试通过简单的线条表达角色的情绪。

图片

在丽斯贝特女士的经验中,“好玩”是幼儿绘本不可或缺的要素,让孩子们可以“玩中学”是她的创作目标。她真诚地建议广大创作者:“创作绘本不是闭门造车,在作品交付前,或许你可以走出家门,和儿童面对面地交流。如果他们认为哪一页‘无聊’,那么这就是最重要的建议,意味着你需要修改你的作品。”

朱成梁

“生活,是我创作的老师”

图片

作为在绘本领域摸爬滚打了五十多年的前辈,朱成梁老师以自己的作品为例,分享了最质朴也是最重要的创作方法:“到自然环境、社会生活中搜集素材,你会发现,生活,就是你创作的老师。”

从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的诗歌创作插图讲起,朱成梁老师表示,创作往往更眷顾热爱生活的人。他在采风、收集素材的过程中通常能得到一些意外收获。

图片

图片

创作素材

在创作时,朱成梁老师经常前往全国各处搜寻创作素材,比如建筑、风俗、节日……为了真实还原故事中的各种环境风貌,他甚至会在乡野之间逗留许多日子,这期间不断用画笔记录周遭的诸多细节,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作;乃至对人物的塑造,动作、神态均来自对现实世界的洞察。他本人对中国传统民俗艺术的研究,也展现在他的作品之中。

图片

创作细节展示

朱成梁老师恳切地表示:“采风对于绘本创作的意义不言而喻,你看到的越真实,画出来就越有底气。”

罗埃尔·塞德尔(Roel Seidell)

“用发现艺术的眼睛,寻找创意和灵感”

图片

荷兰资深插画师罗埃尔·塞德尔于1997年开始自由插画职业生涯,他参与了诸多艺术形式的项目,但最钟爱的还是儿童绘本创作,代表作有《我有一个更好的主意》《都是狗!》等。在本次工作坊课程中他详解了自己创作第一本绘本的全过程,令学员非常有代入感。

罗埃尔先生在画第一本绘本前已经从事了几十年的插画工作,但却毅然决然开始了新尝试。他开玩笑地说,“因为我的小侄子实在太吵了,我从他身上获得了角色灵感,决定把他画进绘本里。”

图片

他表示,首先,创作者要考虑读者的年龄与思考方式,以此为依据,确定自己打算讲什么故事,向读者传递什么信息,希望让世界发生一点怎样的改变。在这之后,考虑故事的主角是谁,并创作人物草图。

图片

然后,思考整本书的分镜和画面布局。大多数绘本有32页,创作者通常用12个正文跨页讲完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者要进行一系列细节调整。

图片

当你有基本的文字故事后,就可以动笔画草图了,草图基本完成后,需要制作样书并重写文字故事,真正做到图文合奏。他强调,也许样书只是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册子,但它很重要。创作者还可以为册子附上一些展示绘画技术的样图,再把它发送给出版商。如果出版商对这个故事感兴趣,创作者还将有更多工作要做,比如为绘本选择合适的上色技法、笔触、质感等等。

图片

谈起AI对绘本创作者的冲击,罗埃尔先生表达了自己的思考:“我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抵御压力,做各种AI做不到的事情,才可以不被替代。而保持不可替代性的唯一秘诀,就是用一双能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的眼睛,持续不断地寻求新的灵感和创意。”

孙莉莉

“省思幼儿绘本创作中的儿童性”

图片

知名童书作者、儿童心理学研究者孙莉莉从儿童本位的视角出发,对一系列经典绘本故事进行拆解分析,帮助学员理解“儿童性”这一概念在幼儿绘本创作中的重要意义,学习如何将儿童本位的概念融入自己的绘本故事里。

她幽默地说,“绘本故事往往由一个‘事故’开始,如果你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完美儿童’,那么这个故事很难成立。”现实中再优秀的孩子,也有他未被发现的需要,对于读故事的孩子来说,一个好的角色必须跟他一样,是“正在成长”的。

儿童绘本需要特定的立场和理念,只有在写作中不断思考“我在为谁而写”,才能不断校准方向,否则故事就会向着不合理的剧情发展。

图片

孙莉莉老师借此提出三点“观察”:一,观察绘本里的“三个儿童”,即绘本里的儿童、阅读绘本的儿童、作者心目中的儿童三者之间的关系;二,观察绘本里的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关系;三,观察阅读绘本的儿童在做什么。

在课程最后,孙莉莉老师进行了发人深省的总结。她表示,儿童会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不断提问,作为创作者,我们必须告诉自己,我的故事不能被他们问倒。当你发现,你的作品细节足以合理解答儿童提出的每个问题,那才证明你的作品已经足够好了。

熊亮

“唤回创作的新鲜感和陌生感”

图片

知名绘本艺术家熊亮是推动中国原创绘本发展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融合了传统与现代,有其独特的东方哲学,此次工作坊上他的授课也一样,令人耳目一新。

熊亮老师以儿童戏剧中经典的“三幕剧”结构为切入点,结合儿童心理对节奏、悬念的天然偏好,将大家耳熟能详的唐诗作为突破口,引领创作者带着儿童的思维方式重新理解它们,以此唤起创作中的新鲜感和陌生感。

图片

以《鹅鹅鹅》为例,我们可以首先想想读到这首诗时基本的认知过程,再重新梳理体验发生的现场。我们的耳朵先听见鹅的叫声,视觉上才看见鹅,继而目光随它们转向春天的湖心;作为观察者,我们看见“白毛浮绿水”,作为进入者,我们潜入湖水,看见“红掌拨清波”。

熊亮老师认为,大人创作时可能忽略儿童的认知特点,他希望通过本次分享让学员们在进行创作时能够打开思路。这样的思维训练也是为了帮助创作者更好地进行后面的画面安排和绘制。如何设计更好玩的绘本图文结构?如何让场景和人物充满惊喜?阅读故事时,儿童读者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为此我们需不需要加入新的人物角色帮助复杂的情感进行联结?

每一次创作都要寻找到一种新的艺术语言,无论是空间布局,亦或线条关系,只有不断思考,才能保持创作的活性。

图片

每天的授课结束后,各位导师现场点评作品,给予每位学员一对一学习时间,提供宝贵指导与启发。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我们之所以不断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创作实践。在挑战中寻找机遇,在探索中变得成熟,直至创作出非同寻常的优秀作品,这是每个绘本作者的必经之路。

此外,许多学员在工作坊现场进行报名,成为第五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大赛的参赛选手。我们期待屏幕前跃跃欲试的你也一同加入此次大赛,与广大绘本爱好者一起,施展才华,寻找独一无二的创作道路,在国际出版市场上实现你的职业价值,最终成为那个无可替代的创作者。

图片

第五届金钥匙绘本创作工作坊学员合影

图片

图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