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详情

从白玉堂到富厚堂,一座故居藏着曾氏家族兴衰与深厚文脉

来源:岳麓书社作者:林乾编辑:杨雁霞2025-10-22 10:34:27

本文摘自《治家有道》,原标题为《对家乡的爱》,作者林乾。

△《治家有道》,岳麓书社出版

曾氏家族在双峰县荷叶镇有十堂之说,包括富厚堂、白玉堂、黄金堂、大夫第(敦德堂、奖善堂)、万宜堂、修善堂、有恒堂、华祝堂、文吉堂等。黄金堂和白玉堂是曾家早期的宅第,从这个名字来看,曾家也希望金玉满堂。曾国藩出生在白玉堂,他对自己的家乡寄托了无限的爱,后来升官发达后写了很多歌颂自己家乡的诗文。

△曾国藩

中国古代文人诗作中,有不少是写自己的家乡的。在古代,特别是清朝时候规定,告老回乡的官员不管之前官位有多高,解职之后一个月必须回老家。虽说是对官员的限制,但也未尝不是人老后对家乡的依恋和向往的体现。

道光十五年(1835),曾国藩二十五岁。头年冬天,首次进京参加科考未第,但他雄心不已,决心客居北京,参加来年的会试。在除夕大节,曾国藩思乡怀亲,感慨万千,于是挥笔写下一首诗(《岁暮杂感十首·其二》)说的就是家乡,全诗如下: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这首诗中写的就是白玉堂,高嵋山下的祖业是从曾国藩的曾祖父开始的。曾国藩从出生开始到少年时代都是在白玉堂生活,十六岁之后才离家去衡阳读书,开始接触经世致用之学。在此之前一直是在自家私塾“利见斋”跟随父亲读书。在衡阳拜廪生欧阳凝祉为师,开始新的读书之路。欧阳凝祉认为曾国藩是一个有才能的人,将来必定会有出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欧阳夫人。求学衡阳这一重要的决定改写了曾国藩的一生。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有时候父母的决定非常重要。曾国藩的运气不错,他后来也特别相信运气。他走出了自己的家门,从一个狭小的天地到衡阳,几年之后很快从秀才、举人考中进士,一路飞黄腾达。

故居白玉堂右侧有一棵大树,当地人称为蟒树。在传统的观念中,凡是大的宅子,一定要有大树在屋前屋后,大树枝繁叶茂,则预示着这个家族一定兴旺发达,当然树的年龄一定要比宅子高,所以过去有所谓的“请树”一说,就是在方圆百里要找一棵树龄非常大的树移栽于宅子旁。曾国藩家里也是这样。

2006年我到白玉堂参观的时候,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还没有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除了中国台湾地区的参观者,还有不少东南亚地区的人来参观。在湖南,曾国藩故居(包括富厚堂在内)的影响可以说非常大。白玉堂的风水在有些人看来也是很好的,前面说到的那棵大树就是如此。传说,看曾家是不是发达就看这棵树。枝繁叶茂的时候,曾家如日中天,飞黄腾达,曾国藩在前方打仗每战必克,他的官位也越来越高。这棵树长势萎靡的时候,曾家可能就遭遇厄运了。当然,这棵树也被列为重点保护文物之一被保护了下来。过去有句话叫“种人先种树”,古人讲“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这说明宅前屋后种树的重要性。中华民族树的根在哪里?在黄帝陵。黄帝陵周围,千年以上树龄的树就有三万多株,黄帝手植柏树龄更长,距今五千多年。要说我们中华民族树的根就在那里,确实如此。

曾国藩咸丰八年重新出山之后就没再回到自己家乡,镇压太平天国后,清廷给他封了侯爵,按照侯爵规制修建的富厚堂,也是曾国藩的故居之一,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地理条件来讲,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风水如何?有人说富厚堂“山环水抱,藏风聚气”,背靠半月形的鳌鱼山脚,三面群山环抱,坐西朝东,前临弯曲有情的涓水河。从远处看来,富厚堂极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太师椅,坐镇鳌鱼山下,指挥千军万马。可惜的是,曾国藩一直没有入住。

图书信息

《治家有道》

林乾 著

内容简介

近现代中国经历了上百年的战乱。但无论社会如何动荡与变幻,曾氏家族总是有子弟成才,有所成就,家族总能够安安稳稳地延续下来,其中必然有原因。这本书就是在挖掘其中暗藏的秘密。

《治家有道》在探寻一个家庭兴旺发达的原因,而其着眼点仍在个人。作者以历史学家的敏锐与细致,根据曾国藩的日记、曾国藩与家人的书信等古籍文献,对曾国藩家训的由来与演变、曾国藩所推崇的一些做法进行解析,总结了一些很有价值,也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这些方法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家庭。

作者简介

林乾,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发表专业论文约60篇。有《曾国藩大传》《柄国宰相张居正》《嘉靖帝》《知人之明》等多部著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