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朱赛编辑:杨雁霞2025-11-24 10:18:07

11月22日,《格致丹青——美术作品中的科学与文化》新书发布会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4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朱赛)11月22日,《格致丹青——美术作品中的科学与文化》新书发布会在北京科学会堂举行。此次活动也是智识学研社公益项目“科学四十人”圆桌讨论活动之一,由智识学研社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联合主办。
图书作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原所长刘钝,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紫江讲座教授方在庆,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副教授、科学博物馆学术部负责人王哲然等知名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科学与艺术展开分享讨论,为现场及线上观众献上一场跨学科思想盛宴。

《格致丹青——美术作品中的科学与文化》由赛先生阅读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力共同出品。
《格致丹青——美术作品中的科学与文化》是科学史家刘钝在文化史与科学史领域的新作,由赛先生阅读与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原力共同出品,入选“赛先生原创科普图书创作资助计划”(2022),并获2025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普创作出版资金支持。该书创新性地采用“图像叙事”的新颖视角,借助美术作品作为史学研究的载体,重新审视科学与艺术、历史与文化之间的深刻联系。它不仅填补了国内科学文化可视化叙事的空白,也为文化史与科学史的研究开辟了全新的路径,通过艺术作品串接人类文明史中科学、技术与医学不断创新演进的脉络,展示了科学与艺术繁荣共生的美妙图景,为学术界和广大读者呈现了一场跨时空、跨学科的科学与文化之旅。

刘钝发表主题演讲。
发布会上,刘钝发表主题演讲,通过若干实例,介绍了他所钟意的“图像叙事”方法,说明其初衷乃是尝试一种异类的艺术史写作,在综合性的科学史与文化史的可视化叙事方面作一探索。
圆桌讨论环节,刘钝、吴国盛、方在庆三位学者展开深度对谈,王哲然担任主持。围绕科学主题艺术作品的史学价值、科学著作中图像的叙事功能、科学与艺术的相互影响等议题,大家各抒己见,思想碰撞不断。讨论还延伸至历史对当代从业者的意义、公众审美教育的途径,以及在AI时代如何构建融合科学精神与人文视野的“新格致”精神等前瞻性问题,为观众带来了深刻启发。

圆桌讨论。
参与圆桌讨论的还有多位现场观众。他们与作者刘钝和其他学者面对面交流,针对《格致丹青》一书的内容,以及关于科学与艺术的见解和困惑展开了热烈讨论。
此次发布会不仅推介了《格致丹青》这一科学史、艺术史力作,更通过高质量的学术对话,有效搭建了科学与人文领域的交流桥梁,展现了跨学科研究的独特魅力与蓬勃生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灵感与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