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16个昼夜极限操作,书业如何接住现象级“苏超”?

来源:出版人杂志作者:编辑:高芹2025-11-04 17:14:09

11月1日,2025苏超决赛落幕,泰州队意料之外夺冠,为这场年度体育盛宴画上句号。赛事虽已收官,但关于苏超的故事与讨论,还在不断掀起热潮——这股热潮,恰恰被一本及时问世的新书《苏超来了》精准捕捉、生动记录。

就在9月1日,“中国好书”8月榜揭晓,《苏超来了》赫然入列。

图片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新华社客户端发表评论指出:“《苏超来了》是一部及时、精准记录当下中国社会最新进展的好书。它及时挖掘到群众激情洋溢的呼喊声背后的所思所想,精准记载当下,让后人有历史能够回望。”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副会长杨平认为:“人民自发的活动,应有时代的记录。这是时代鲜明的印记,经济发展了,如何提升文化普及,是一个很好的案例。”

《苏超来了》何以来?这是对现象级社会热点精准、多角度的时代记录,也是一则全过程实践新时代编辑力的生动案例。

从“苏超出圈记”到《苏超来了》

《新华日报》是第一家主动策应今夏苏超大热赛事的主流媒体,敏锐捕捉到比赛的独特基调,“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深深植入公众记忆;后续更联动推出“城市Battle海报”“苏超对诗”,引发全网二次传播热潮。作为苏超官方报道媒体,他们拥有独家采访资源和充沛的一手资料,能够挖掘到普通自媒体难以接触到的信息。重要的是《新华日报》团队的能力和效率,采写一篇3000字深度稿仅用3天时间,这样的写作成为出版的坚实保障。

图片

《苏超来了》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以下简称“凤凰集团”)作为行业领军企业,选题策划积累深厚,出版全链条高效运作,有能力更有责任担当起文化强省的出版使命,以苏超赛事为锚点,融合精品出版与全媒体传播,以“凤凰速度”打造新时代主题出版标杆案例,以一流品质传达江苏时代风貌与赛事精气神。

新华日报社双传学社长和凤凰传媒总编辑徐海几番合计,牵头策划出一本一开始叫作“苏超出圈记”的图书。

图片

《苏超来了》

莫砺锋说:“苏超最好的一点就是大家在场上奋力拼搏。踢输赢是小事情,关键在于他们的体育精神。”毕飞宇说:“江苏是天然的、妙趣横生的、充满欢庆的,我们的自我调侃充满了自信,我们的‘相恨’充满了相爱,我们的‘相杀’充满了快乐。”这样热烈纯然的欢乐,该有怎样的表达?新华日报社和凤凰集团迅速成立各自小组和共同工作群,商讨确定整体思路与呈现形式,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及江苏省新华书店组建起精干的编辑营销团队。在对赛事的多次讨论和深度理解中,《苏超来了》这个书名一跃而出,它体现出图书响应社会热点的敏捷度,简洁上口,容易被记住。又有提议说,《苏超来了》还是《苏超来啦》?后来小组认为,“来了”是中性表述,比较稳;“来啦”传达积极欢快的情绪,更适应即时社交场合。

图片

《苏超来了》

苏超前前后后的梗里有很多传播广泛的金句,诸如“南京南通谁才是真南哥?”“输了水蜜桃加盐,赢了盐水鸭加糖!”“20块的球票,200万的快乐!”“我不在乎你赢,只要你拼!”……这些都是赛事特质的生动写照。悉心体会,图书核心要素在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料中逐步浮出水面,要真切好玩、要让人们的激情喷薄而出、要为舜天老球迷写出传承……团队明确了聚焦全民参与的共情、地域文化的自豪、台前幕后的故事,描述苏超体现的普通人风貌和带来的社会经济变化,图书大纲随之迅速确定。

16个昼夜与全链条合力冲刺

7月初,图书目录框定。

7月9日,凤凰集团与新华日报社专题会议确定三天内拿出样章初稿。与其团队共同获得12次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老将双传学,亲自领队慷慨立下军令状。与此同时,编辑团队夜深还在讨论,如何在极限速度下,高质量完成数十万字文稿的三审三校等编辑加工流程。对于创作团队和编辑团队而言,严峻挑战其实才刚刚开始。

为了避免差错,编辑团队双人同步审校、互相逐字核查,还邀请多位质检专家和经验丰富的编审通读全文把关。多方协调下,总编办启动紧急流程,以最快速度完成选题申报、CIP申请。

7月14日,《引言——燃情苏超城市荣耀》和第七章《冠军苏超》定稿样章率先到来。之后,一篇篇文稿、一张张图片如约而至,好似飞射的足球,从河西准确踢进了湖南路。编辑团队进入高强度闭关,只有嗒嗒的键盘声不绝于耳。夜以继日成了高频词,用总编辑徐海的话来说,我们“日夜”在做《苏超来了》。

挑战也来了。双方团队精心设计了亲切可感又逻辑清晰的结构,然而对赛事的热情让字数超标了。首章《家门口的苏超》就达1.5万字,远超单章合理比重。各章作者不同,全书语言风格差异明显,内容重复风险增大,篇幅从初始计划的200页增加到280页。徐海总编辑此时亲自上阵,果断调整结构,要求力争做到“不多出无用的一章、无用的一节、无用的一段、无用的一句,甚至无用的一字”。

图片

《苏超来了》

7月25日中午,全书定稿;下午,所有稿件排版完成,提交终审。两个团队用16个昼夜完成了这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书稿之外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时间紧迫和高品质要求。有孕在身的美编,周末深夜依然实时调整版面,每章交付从72小时压缩到24小时。设计师面临巨大挑战:封面要展示苏超精神,要吸引读者注意力,更必须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拿出成熟方案。

图片

《苏超来了》

7月4日—16日,设计师提供了8个设计方案,前7个因为“风格单调”“足球元素不明显”被否决。7月22日,以荧光绿、荧光黄为主色的设计方案通过,配色有球场草皮即视感,很足球,也很夏天,书名如有风吹过,极富动感;印刷上,荧光油墨增强视觉效果,高阶映画纸张全版过油,凹凸质感微妙而精致。印厂筛选亦是急行军,团队在40℃高温下探访南京、扬州、徐州多家印厂,考察设备、精算工期,最终签约的印厂承诺说,文件一到即抽调专人,确保机器24小时运转。7月31日,《苏超来了》正式下印。

6月30日紧急立项到7月31日下印,30天出版历程,是两大国有文化集团的精诚合作,更探索出一条彰显文化自信与专业能量的内容生产新路径。

图片

《苏超来了》还没正式上市,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中和出版社就购买了繁体字版权,并在9月推出繁体字版。

从《苏超来了》到“出圈记”

苏超开赛以来,常州队渐成某种意义上的“梗王”,常州这座很具活力与创造力的城市,对自己的“梗”采取了开明和开放的态度。苏超之路,常州队涌现出了太多感人故事,将这些故事以及故事背后的精神气质呈现出来,一直是各方在考虑的问题。

图片

8月16日,常州队终于打入参加苏超联赛的第一球,进球队员是一位非职业球员,学校体育老师,生活在常州的普通人。随着第一粒进球到来,记录传播常州苏超故事的使命随之而来,而时间距离苏超常规赛结束已非常接近。常州市新闻传媒中心一开始就非常关注常州队表现,关注球队和球赛后的普通人、常州人和新常州人。明确要出版《苏超,“十三妹”出圈记》这本书后,新闻传媒中心迅速与新华日报社常州分社携手,凭借对苏超报道的丰厚积累和强大新闻创作能力,迅速拿出初稿,9月3日交给出版社。这时,距离9月27日常州最后一个客场比赛时间只有二十几天。

图片

图片

《苏超,“十三妹”出圈记》

这次是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文学出版中心两位年轻编辑,在总编办、印制、发行、新媒体等战线伙伴并肩守护下,开启与《苏超来了》同样的攻坚模式,500多小时,一路披荆斩棘。选题论证、整体设计、文字精校、核对人名、筛选图片、选纸打样……每个环节都像在刀锋上起舞,却又被“必须赶在常州队最后一个客场前让新书与读者见面”的承诺拧成一股强劲战绳。

图片

《苏超,“十三妹”出圈记》

终于,常州队最后一个客场的哨声吹响前,《苏超,“十三妹”出圈记》火速上市,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书,承载着球迷的欢呼。

从全景式呈现到视觉专享的年度记忆

《苏超来了》是国内第一部对苏超这一现象级IP进行全景式呈现的图书,虽然整体运作时间非常紧凑,仍以精当文字、精彩图片的高品质,收获了很好的反响,也得到了领导的高度关心和及时指导。再出一本集中式影像记录,源于对新一代读者的理解。技术迅猛迭代、行业日新月异,新读者尤其Z世代与Alpha世代,成长于互联网与短视频环境,是天然“视觉原住民”,对图像的接收、理解与处理能力远超文字。内容行业需要回应市场变化,满足新一代读者的新需求。再者,囿于图书容量,《新华日报》摄影骨干、摄影家协会众多高手那些令人叫绝的佳作,还没能进入《苏超来了》的太多太多……

擅长视觉出版的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义不容辞。策划之初,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决定以“城市肌理”为线索、以“瞬间”为魂,以“一城一章节”结构将13座城市的足球记忆编织成网,捕捉并放大那些让球迷心跳加速的永恒瞬间。从南京奥体中心万人同声的磅礴呐喊,到草根球员饱含情感的特写镜头,再到隐匿于街巷深处的社区球场……令读者在镜头里的炽热眼神、在城市的烟火气中触摸到足球的体温。

图片

图片

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苏超名场面》内文配图,该书计划于11月上市

也基于这个理念,编辑们舍弃了常规的胜负叙事,改用视觉语言串联情绪,上一页是球员进球后的激动庆祝,下一页是老球迷在终场哨响时抹泪的褶皱手掌。渐渐地,编辑进一步意识到纯图片呈现方式略显寡淡,因此在生动影像旁边,又精心加入鲜为人知的背景故事。影像,仿佛在纸上有了呼吸。

装帧上,则想让画册成为可触摸的“微型球场”。封面用仿草皮纹理特种纸,足球图案加上击凸工艺,内页的进口艺术纸确保每一张照片都带着颗粒感的爆发力。材质与工艺的精妙结合让编辑团队拍案叫绝,未来也期待能成为读者对赛事难忘的体验。苏超基因,由此成为可触摸的。

《新华日报》拥有苏超摄影图片几万张,编创团队精选出数百幅具有代表性的画面,随着比赛进入淘汰赛、半决赛、决赛,依次选定“十三太保”用图。为了记录全程,将在11月1日决出冠军后才会最终选定图片,特别是那些决定性的定格,努力做到“全景”苏超。不到最后时刻决不停止进攻的苏超力量,也体现在了编辑过程中。

从策划开始的全过程、全方位推广销售

开赛以来,莫砺锋、孙晓云、毕飞宇、苏童等名家都接受过关于苏超的采访。他们的精妙答问,自然成为《苏超来了》及系列图书的宣推好素材。《苏超来了》出版前,团队又找到了江苏人俞敏洪说感言。孙晓云主席亲书的“苏超”两字,应用在加印图书首页。《现代快报》记者发挥在场优势,把《苏超来了》带到赛场,球员惊喜遇见自己,这本书遂成为苏超射手王滕帅等争相推荐的“团宠”,记者还把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苏超大球星戈伟,相应短视频登上了微博和抖音热搜榜。大家都在努力找寻博主带书,甚至把书放进海外“凤凰书架”。徐海总编辑自己录制10期短视频带货《苏超来了》,还在会议间隙“抓住”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丁捷共话图书。作家徐则臣也加持推荐。前几天,笔者和苏童做“凤凰作者面对面”对谈,他说,是不是要让我再说说“苏超”和凤凰集团出版的这本书?

图片

《苏超来了》甫一立项,凤凰新华总部就迅速组建包括图书采供中心、门店运营中心、电子商务中心在内的专项营销发行小组重点推广,整合多平台新媒体资源密集造势。电子商务中心率先在各销售平台开设“苏超来了”专区,联动抖音与视频号达人,短视频种草+直播转化,图书信息快速传播。线下的场景营造很重要,专项小组和“十三太保”及比赛场地所在地区一一细致交流,各分公司第一时间打造“苏超来了”主题展区,在配套的场景打卡、足球主题手工体验、读者阅读分享会等充满沉浸感的体验中,新书热腾腾地上架了。分公司还在本地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发布推文与带货短视频,使足了自有新媒体矩阵的力量。

图片

图片

两大集团在渠道上再次联手。凤凰新华与新华日报社将售书场景搬进比赛现场,实现图书精准触达;无锡、常州、南京等地分公司借力当地赛事资源,创新设置无人售书专区,同时积极在第二现场售卖。颇有意思的是《苏超来了》“寻找书中的你”营销活动,彰显苏超“人民的赛事”特质,让书中的普通人找寻被展现的自己。苏超大幅拉升文旅,《苏超来了》也走进文化场馆、企业书屋、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为江苏本地企业定制特色版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5上海书展,8月18日傍晚,凤凰集团结合人文社科出版优势、品牌建设需求和上海书展特点,策划举办“凤凰人文之夏”主题活动,在2024年创新推出26个出版子品牌的基础上继续推介4个子品牌,并展映“人文之夏”推荐图书。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孙甘露,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章朝阳致辞。热烈活动的尾声,不期然出现压轴“彩蛋”,《苏超来了》炫目亮相,一段精彩短视频之后,更有孙甘露、上海市作协赵丽宏副主席、徐海总编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傅梅社长手持印有“苏超来了”字样的足球,激情开球宣告新书上市,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加上在凤凰集团展区特设的仿球场草皮地面格外“苏超”,多家媒体做了生动报道。

《苏超来了》8月8日面市,多次加印,一个多月后销售4万多册。

《苏超来了》,“苏小超”也来了

凤凰集团内容生产涵盖人文社科学术、文学、科普生活、艺术、少儿、教育等多个板块,此前已成功打造了诸如《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我的几何人生:丘成桐自传》等超级畅销书的青少版,从青少年读者到成人读者,都是凤凰集团重要的服务对象。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依托自身“凤凰少年杯”,基于其“关注当下、投身生活、书写真我、锤炼心灵”理念,启动苏超专题征稿,邀请孩子们以纯真文字记录苏超热血瞬间。少儿社也在策划出版以苏超为切入点的文化读物,外省少年文小理与江苏本地小伙伴苏小超将怎样解读“苏超”与江苏之“梗”?“梗”不仅是笑点,更是打开江苏经济活力、深厚历史人文精神与时代活力的钥匙。

除了“苏小超”,还有《苏超“鹿”战队》,将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出版。不止于单本《苏超来了》,响应火热社会生活的独特产品群也将打造出来。

《苏超来了》的封底文案说:本书定义了亲民、快乐、文明、拼搏的群众性足球文化,展示了江苏“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场景,激发了公众的进取精神和昂扬力量……既饱含了对草根梦想的虔诚礼赞,又承载着对地域文化生态的深刻洞察。

图片

如果说《苏超来了》率先响应中国大众体育的传奇现象,构建了一部充满烟火气的江苏足球史诗,那么它从策划、成书、推广,到形成产品群的过程,从省里到集团的“超给力”支持,从总部设计、组织、协调到多家单位形成合力,所有人的众志成城,则宣告着与苏超一样的梦想、坚持和热爱。《苏超来了》,讲述了516名“草根”球员烟火蒸腾的跨界人生,解析苏超如何成为平民英雄的舞台,解锁千年文脉凝铸的团结密码;《苏超来了》自问世以来,既体现着文化企业深沉的文化使命感与责任担当,也彰显出深入的社会文化洞察与厚积薄发的专业力量,堪称一份体现积淀、传承,敬业、合作,品质、效率的生动出版实践。

记录鲜活的时代,让后人有历史可以回望,我们在路上。

(作者袁楠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