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中南好书 > 详情

硬核技术流小说《软件工厂进阶实录》出版 讲述软件工厂的求索之路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邓心怡编辑:曾小颖2025-08-03 00:57:38

书封.jpg

近日,《软件工厂进阶实录》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红网时刻新闻8月2日讯(记者 蔡娟 通讯员 邓心怡)近期,由钱悦、程勇、刘锋、欧阳红军、黄友等专家学者合著的“硬核技术流小说”《软件工厂进阶实录》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面市。作品聚焦高监管环境下的软件开发挑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关故事,生动呈现作者团队构建现代软件工厂的求索之路。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教授王怀民作序推荐该书。

《软件工厂进阶实录》主要描述政企单位等大型国有高监管组织采用软件工厂模式,进行软件系统开发的全过程。相较于传统技术书籍,本书独辟蹊径,以硬核技术流小说的形式呈现,通过更具可读性的情节设定展开叙事,将场景构设在某大型医院信息中心,从管理者视角系统呈现软件工厂从概念构建到成熟运营的全生命周期。内容上从破解高监管组织软件开发困局出发,通过仿真环境、跨网跨域数据交互、持续交付等技术,实现软件工厂全链路贯通,并构建质量监控闭环与安全左移机制,在满足合规要求的同时培育组织学习基因。

本书独创性地将软件工厂业务经验总结为研发环境革新、流程架构重构、管控体系再造、管理平台迭代四个方面,成功实现风险管控与敏捷创新的平衡。书中方法论经过高监管领域的业务实证,为政企单位实现自主可控的软件研建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王怀民在序言中表示,《软件工厂进阶实录》是作者团队在现代软件工厂探索求真之路上“痛苦并快乐着”的拟真记述,书中的“一个问题”和“一个风格”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这个“问题”就是书中聚焦的“高监管组织的软件开发”问题,这是一类具有挑战性的软件开发问题,如同高山横亘在作者团队面前,使攀登者“痛苦”不堪。这个“风格”就是该书采用的一种故事(或小说)风格,把晦涩甚至乏味的软件开发创新之旅娓娓道来,展现了作者团队登上新高度、看见新风景的“快乐”。

微信图片_20250802162758.jpg

《软件工厂进阶实录》新书亮相。

王怀民认为,有别于传统软件技术书籍,该书以故事驱动的技术流小说形式展开,这种写作风格在我国的软件开发读物中十分罕见。作者团队基于多年大型高监管组织信息化建设的实战积淀,将软件自主研发中的真实困境移植到本书构设的场景中,以故事风格展开软件开发中的管理问题,通过虚构人物信息中心主任王云飞,从管理者的视角讲述技术解决方案。小说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关叙事,生动演绎主人公如何突破技术瓶颈、重构管理体系,最终带领团队实现从传统开发到软件工厂的蜕变,真实再现软件开发的底层逻辑与团队进化历程,让技术“生动”起来,与从业者寻求共鸣。虽然背景是虚构的,但书中呈现的问题、困境、解决方案都是真实而深刻的。

王怀民表示,全书贯穿三个鲜明的实践特征:真问题导向、真解决方案与真实践认知。其一,“真问题导向”体现在书中每个技术冲突点的设置都源自真实工程挑战的淬炼。其二,“真解决方案”体现在书中揭示的解决办法绝非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修补,而是类似中医整体观的辨证施治。其三,“真实践认知”体现在尽管故事背景经过艺术化处理,但每个技术路线的选择、每次管理决策的调整,都对应着现实工程中的关键里程碑。在他看来,该书作者团队这支深耕工程创新领域的软件工厂团队,始终保持着“工匠”与“探险家”的双重气质。这些带着硝烟味的经验总结,比简单的理论推演更具说服力。

软件工程学科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其实践性、迭代性的特征明显。当下,随着低代码平台的普及、AI代码生成技术的成熟以及云原生架构的深化,软件开发人机协同的趋势不可逆转。然而,技术演进不会改变软件工程的本质——正如《软件工厂进阶实录》一书所揭示的,真正优秀的软件工厂,永远是“人机协同”的艺术:工程师的创造性思维决定系统价值的上限,自动化工具链保障工程效率的下限,而贯穿始终的工程纪律,则是高监管领域不可逾越的生命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