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集悦读作者:编辑:杨雁霞2025-10-21 17:12:28
10月15日晚19:30,作家马伯庸来啦!在西西弗总部概念店重庆问闻书店的读者见面会上,除了随处可见他的见微系列新作《桃花源没事儿》,马伯庸也为大家呈现了一场交织着笑声、掌声的文学“桃花源”,有读者甚至感言:如同亲临一场“梗”直脱口秀!
见面会上究竟有哪些精彩?书友们向马伯庸抛出的问题,是否也是你所好奇和关心的?错过的朋友们快来一起重温吧!
▲文化活动现场
马伯庸的“年轮之书”
给读者们的「桃花源打工记」
继《长安的荔枝》《太白金星有点烦》之后,这部新作《桃花源没事儿》在今年仅首发6小时就紧急加印,依旧延续的是马伯庸“以小见大”的创作风格,但又能让接触这本书的读者,在奇幻历史中看到熟悉的“影子”:
曾经陶渊明笔下的避世天堂“桃花源”,变身成妖界秘境,而书中管理妖怪社区的小道士亦有着酷似现代人的烦恼,比如赚不到钱、被琐事困顿,甚至还有“职场”上的兵荒马乱,这非常真实。
马伯庸也在见面会上表示:“这本书虽然只有10万字,但却断断续续耗时12年,正因为创作时间太长,以至于有意无意中保留了我个人十多年来心境的变化痕迹,也是一本属于我的‘年轮之书’。”
早期文字飞扬跳脱,如小道士玄穹与婴宁插科打诨的对话,满是当年沉迷动漫、热衷游戏的年轻小伙儿气息,写着写着,中年况味悄然渗入:学区房的焦虑、人生路径的迷茫,甚至反派角色的困顿,都成为了这本书中无法回避的议题。
而对读者来说,从小故事里见众生,这方桃花源更像是一个现代社会,交织复杂的人性、固化的规则,却又有趣、生动,充满烟火气。如果你还没来得及“闯入”它,小编在此真心推荐你体验这场文字穿越!
读者快问快答
读者:想知道您在创作中,是如何在真实历史和天马行空之间找到平衡的?
马伯庸:“我写历史小说追求的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历史,而是符合逻辑的历史。也就是说,这件事可能没发生过,但是历史上这个人很大可能干得出来这样的事儿。
比如当我代入到26岁、意气风发的项羽视角,当他面对51岁、畏畏缩缩、出身和兵力皆不显赫的刘邦时,你觉得鸿门宴上你会去杀了他吗?没必要……这就是符合角色年龄、地位、心态的‘人性推演’。所以,相较于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合理性对我的创作来说更重要。”
马伯庸的其他写作Tips:
每天都写4000余字;
让电脑里面塞满各种未完成的“灵感”开头,随时可以继续创作发散;
在查阅资料中一边“知识考古”,一边大开脑洞;
个人十分偏爱在嘈杂的环境里写作。
读者:马老师,我平时读完书总是忘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马伯庸:“读过就忘,没有关系。在此也想送给大家一句话:‘竹篮打水一场空,但你也会得到一个洗得很干净的篮子。’,请大家相信,在人生中的某一时刻,你总会以某种方式重新记起你所阅读过的内容,并碰撞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读者:作为父母,我们平时应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或引导孩子的阅读选择呢?
马伯庸:“保护孩子的阅读兴趣,比规定他读什么更重要。拿我自己来说,我也不会给我儿子列什么‘必读书单’,他喜欢读金庸、读网文,我都会尊重和鼓励他读下去。好奇心才是最好的老师。”
在这愉快夜晚的尾声,当然有氛围热烈的大合影和签售啦!
文学之趣,往往就藏在历史的缝隙与现实的尘埃里,关键是要有一颗“没事儿找事儿”,乐于观察与发问的心。期待下一次文化活动,能与各位书友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