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湖南人民出版社作者:编辑:杨雁霞2025-10-22 10:59:35
如果你忘记了人类是动物,你就永远无法了解人性,你也无法理解历史。
——《人类简史》作者尤瓦尔·赫拉利
当人们讨论 “人类与动物”时,总坚信自己握有独一无二的灵魂与理性,是凌驾于所有生物之上的 “万物之灵”。
这份认知伴随人类文明许久,却也让我们渐渐远离生命的真实底色。
今天,我们一起翻开湖南人民出版社新书《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重新叩问 “何为人类” 的本质命题。
01.开启震撼心灵的认知重塑之旅
《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通过多学科交叉的叙事,阐述人类行为与动物本能千丝万缕的联系,引导读者打破对人类身份的固有认知,重新审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带读者开启一场震撼心灵的认知重塑之旅。
人类与其他生物共享相同的演化根源,可为何我们总觉得自己与动物有天壤之别?
我们常说 “理性主导人类”,可为何面对威胁时,情绪反应会比理性思考更快,这和动物的应激本能真的不同吗?
人类珍视的协作、共情常被视作人类文明专属,可这些特质真的不是物种存续所需的动物性本能演变而来的吗?
这些直击认知核心的疑问,在《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从演化生物学对人类与动物同源性的追溯,到神经科学对情绪机制与本能关联的剖析,再到生态学对物种互动本质的解读,作者用清晰的论证,提供有依据的回应,让读者逐步靠近对生命本质的真实认知。
02.科学与人文交织的跨学科思辨
《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是一部横跨哲学、心理学与生物学领域的跨学科著作,它既以扎实实证为观点筑牢根基,又借人文思考为内容注入深度与感染力,让复杂的生命议题兼具学术严谨与情感共鸣。
在科学层面,《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整合了演化生物学、神经科学、生态学等领域的研究。作者用演化论追溯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共同起源,用《剑桥意识宣言》证明非人类动物的意识能力,通过催产素实验解释人类情感联结的生理基础;书中还引入基因组学、动物行为学的发现,比如分析蜜蜂脑部神经元数量、引用土拨鼠的社会预警机制,为该书提供扎实的科学支撑。
在人文层面,作者又将哲学、文学与社会观察融入其中。从亚里士多德的灵魂论到康德的人类优越论,从惠特曼的诗歌到庄子的寓言,作者用这些人文素材探讨人类的生命意义和道德边界。
读者既能在科学实证中厘清人类与动物的演化关联,打破 “人类特殊论” 的固有认知,也能在人文思辨中重新锚定自身与自然的关系,学会以更谦卑、真诚的姿态看待地球上所有共享生命的物种。
03.专业作者与资深译者铸就优质读本
本书作者英国作家梅兰妮 查林杰,同时也是深耕人类史、自然史与环境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她擅长以通俗叙事拆解复杂的科学与哲学命题,既直面人类生存的矛盾与困境,亦始终保有对生命美好的探寻。其文字兼具学术深度与人文感染力,既能让普通读者轻松读懂专业概念,也能为学界人士提供全新的思考视角。
本书的译者耿丽,是翻译硕士。她深耕翻译领域,累计出版译作近五百万字,作品覆盖多类题材,既有《政府论》等经典学术著作,也有广受青少年读者喜爱的《猫武士》《疯狂外星人》等奇幻励志文学。
她不仅精准捕捉原文精髓,确保学术内容的准确性,更让中文表达流畅自然。面对多学科术语与人文素材,她处理得巧妙得当,让不同知识背景的读者,都能感受原著的精髓。
在AI重构世界认知的今天,人们频繁讨论 “机器是否会超越人类”“智能的边界在哪里”,却反而淡化了人类作为动物的根本属性。因此,翻开《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更具现实意义。
《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正是我们为 “自我理解” 补上的关键一课。我们要先看清自己从何处来,才能更笃定地回答我们是谁,以及在技术时代,我们要去往何方。
推荐阅读
《别忘了,我们也是动物!》
[英]梅兰妮·查林杰 著
耿丽 译
湖南人民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作者集结哲学、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大量论证,带领读者重思人类的起源和身而为人的意义,让我们认知唯有将自身视为动物,我们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珍惜我们动物身体的体验,看见其他物种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