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王义正 龚子杰编辑:曾小颖2025-11-21 21:54:30
![]()
11月21日,“文学何以地方,地方何以文学”《百年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新书分享会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举行。郜元宝和其他嘉宾一起展开了一次关于故乡、风土与写作的深度对话。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记者 王义正 摄影 龚子杰)“地方,不是简单的自然概念、地理概念,还是历史民俗的概念、文化的概念,这是我们中国文学的一个特色。”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郜元宝说。
11月21日,“文学何以地方,地方何以文学”《百年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新书分享会在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举行。期间,举行了一场以“文学何以地方,地方何以文学”为题的嘉宾对谈,郜元宝和其他嘉宾一起展开了一次关于故乡、风土与写作的深度对话。
郜元宝认为,当今世界,能够称得上文学大国的,中国可能是首屈一指,而文学大国的特色,就在于地方文化的差异。
“中华这个概念很大,中国是由很多的地方构成,是一个很奇妙的组合。它的四肢百骸是由各个地方的山川河流、人民、习俗,以及各地经济社会活动样态构成的。”郜元宝说,如果认识中国,不是从一个一个的地方去认识,那所认识的中国将是很抽象的。
当前,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空间距离被便捷的交通打破,信息不对称被先进的通讯技术对齐,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近。
但在郜元宝看来,当人们对着这个世界认识最多的时候,可能也是人们更需要重新认识脚下土地的时候。
“放眼世界、放眼全国,还是要更深沉地回到地方。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祖辈、我们的血肉所属的地方。”郜元宝说,
关于文学赋能经济社会。郜元宝认为,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人们已认识到文学和文化的重要性。“但这种重要性不是那么立竿见影的,是润物细无声的”。
活动期间,主办方向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以及部分师生赠送了《百年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新书。
“有人说,领导干部要多读实学,但文学和实学是有关系的,文学能给人灵感。领导干部可以将读文学的经验、读其他书的经验、工作的经验,汇通起来。”郜元宝说,《百年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能够让包括领导干部在内的读者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我们的国家的治理、区域合作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感知。
过去一百年里,世界的因素、国族的因素、地方的因素,在中国文学中深刻交融。
郜元宝说:“《百年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的推出,是希望我们能更深 入、更灵活、更多样地走近我们的文学、我们的文化,与整个文学界、读书界形成良性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