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刘容 龚子杰编辑:曾小颖2025-11-21 22:44:11
![]()
11月21日,在“文学何以地方,地方何以文学”《百年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新书分享会现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风和其他嘉宾深度对话。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1日讯(记者 刘容 摄影 龚子杰)“人与土地的关系等各种各样因素的组合,构成了文学跟地方的关系。”11月21日,在“文学何以地方,地方何以文学”《百年中国文学与区域文化》新书分享会现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王风如是说道。
王风认为,文学跟地方性的关系,谈起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笼统地来说,文学、文艺、文化等各方面艺术,都与地方性有关系。而地理区域风格的差异是地方性形成的基础。
“然而,随着交通的快速发展和人员流动的增加,所谓的地方性的范畴,是不断在扩大的。”他举例说,交通不便时,可能百里之内就形成了一个地方区域,但如今我们有高铁,这种区域慢慢就做了新的规划。
从阶层性来说,文学与地方的关系还反映出“雅”与“俗”的不同。王风认为,所谓“俗”指的是地方性生长的文学,而“雅”代表的是更具官方性、主流性的文学,相比“俗”的文学而言,“雅”的文学的流通性更好。
“当然,对于文学来说,地方性是非常重要的。”王风谈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人们在不同地域生活的同质性程度越来越高,文化流通越来越快,文学对地方的感受其实是在削弱的。
“现在最大的一个文化问题,是方言在衰落,文化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王风说,方言的衰落影响方方面面,现在作家们大都用标准的汉语来写作,而失去了自身的母语作为背景。
他认为,母语是对共同语言而言,实际是起到输送营养的作用。好的作家,都会受到地方语言的滋养。
分享会上,王风结合自己研究的领域,用独特的视角,畅谈了自己对文学与地方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域的原有范围或藩篱早已被技术所打破,但对于文学而言,地域的影响却始终至关重要。正如王风在结束分享时,所呼吁的那样:现代文学的繁荣发展,需要特别注意多样性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