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任晔 李丹 艾佳怡编辑:杨雁霞2025-11-22 14:52:36

11月21日晚,“还能喝到宋徽宗的茶吗”活动在长沙不吝书店举行。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2日讯(记者 蔡娟 任晔 李丹 实习生 艾佳怡)11月19日至23日,2025中国文学盛典·湖南文学周暨第四届岳麓书会在长沙举行。11月21日晚,作为本届岳麓书会系列活动之一,“还能喝到宋徽宗的茶吗”新书活动在长沙不吝书店举行。茶文化专家周重林携其新作《宋徽宗的茶事》,围绕宋徽宗赵佶对茶道的贡献,与现场读者一同品味中国茶文化的深厚底蕴。
《宋徽宗的茶事》由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联合推出。周重林凭借20年茶业研习的积淀,逐句讲解宋徽宗赵佶所作的茶学专著《大观茶论》,辅以权威注释、白话翻译,诠释宋茶对现代茶文化的深远影响。书中插入了经典茶事古画、茶器图解及当代茶业制作的照片,图文并茂呈现茶事之美。

茶文化专家周重林携其新作《宋徽宗的茶事》现身活动。
活动现场,周重林指出,宋徽宗赵佶在茶文化方面贡献卓著,对后世影响深远。他提出,赵佶是“盛世兴茶论”的首倡者。赵佶认为,粮食用于抵御饥饿,丝麻用于抵御寒冷,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而茶的妙处,却并非人人都能体悟。他将茶视为一门艺术,认为茶能开阔胸襟,带来淡泊高雅的境界与清白的德义。
谈及对茶的追求,周重林表示,宋徽宗对茶叶产地、原料及制作工艺的极致追求,推动制茶艺术达到历史高峰。他主张茶树应生长于“阳崖阴林”,品种以白茶为贵,采摘须在日出前完成,仅能用指甲轻掐,鲜叶需置于随身水罐中,并按等级分拣后进入制作。周重林指出,近二十年来茶文化复兴中,符合这一标准的产区——如福建武夷山、云南易武正山、广东凤凰山等地,茶产业均取得显著发展。这些地区不仅山场条件优越,茶树品种也极为丰富。武夷山的“三坑二涧”、易武的“七村八寨”皆为微产区代表,而近年来流行的“大单株”如母树大红袍、凤凰山宋种、云南茶王树所产茶叶,价格动辄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周重林提到,这种“单株”品饮方式正源自宋代,如建安王家白茶仅有一株,年产不过六七饼,每饼价值千金,蔡襄曾获一饼,珍爱有加。

《宋徽宗的茶事》新书亮相。
在周重林看来,宋徽宗将品茶艺术推向高峰。他不仅将制茶技艺推向极致,更将茶道艺术的呈现方式公之于众。其所创“七汤点茶法”,既有艺术观赏性,又具实操性。正是凭借他的详细记述,宋代茶道艺术的复兴才成为可能。周重林将赵佶呈现茶道的方式比作颜真卿悟出“屋漏痕”、褚遂良领会“锥画沙”的书法境界。与陆羽相似,宋徽宗亦通过创制茶器弘扬茶道——以茶筅取代茶匙,使点茶时击拂出的乳雾更为饱满丰富。茶人使用茶筅,如将军拔剑,一碗茶汤的成败,尽在双手掌控之间。
周重林特别强调,在陆羽、蔡襄等人之后,宋徽宗赵佶将茶学推向新的高度。他重申自欧阳修、苏轼一脉相承的宋代“三不点”茶美学,这些理论共同构成了宋代茶文化的基石。
活动最后,周重林与现场读者一起交流茶文化在新茶饮潮流中的传承,对并鼓励读者多品、多找、多学习,一起将中国茶文化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