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岳麓书会 > 详情

阿来现身岳麓书会谈写作:AI时代,个人体验才是文学最珍贵的矿藏

来源:红网作者:蔡娟 任晔 龚子杰 艾嘉怡编辑:曾小颖2025-11-23 00:05:42

红网时刻新闻11月22日讯(记者 蔡娟 任晔 龚子杰 实习生 艾嘉怡)初冬的暖阳,静静洒满星城,书香浓度拉满。11月22日,2025中国文学盛典·湖南文学周暨第四届岳麓书会人气持续火爆。当天上午,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阿来现身,带来“阅读的个性”阅读经验分享会。数百名读者齐聚现场,与阿来共赴一场关于阅读本质、创作初心与生命关怀的思想之约。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作家与读者的深度对话,也是本届岳麓书会“书山有麓·阅读市集”系列活动中极具人气的一环。

3B2A2582.jpg

“阅读的个性”阅读经验分享会现场。

在阿来看来,“写作,从来不是技术的炫耀。”它可以是对过往经验的唤醒,也可以是对脚下土地的感知,“我们需要用阅读去滋养灵魂,用思考和情感去锻造那些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文字。”阿来说,在自己的生活中,写作可能算是一种信仰,“我始终相信,文字是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内容,在这个时代,我们除了物质之外,更应该追求那些精神性的、情感性的、美好的东西。”

写作是一种“深度阅读

2000年,阿来的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为该奖项有史以来首位得奖藏族作家。评委会评价该书“兼具藏族文化意蕴与灵动的诗意表达”。2018年,作品《蘑菇圈》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奖、鲁奖的双冠王。2019年,以汶川浩劫为主题的《云中记》获得“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

DSC03496-opq4141736560.jpg

阿来分享自己的创作。

谈及自己的创作,阿来的话语总是离不开他深爱的川西高原,离不开那片土地上厚重的历史与鲜活的生命。从《尘埃落定》中土司制度的轰然落幕,到《云中记》对汶川地震后生命意义的虔诚叩问,他的笔下从未离开过对“人”的深切关怀。

阿来形容自己的写作状态,更像是一个“采集者”和“聆听者”,采集那些散落在民间、即将被遗忘的故事,聆听风声、水声、以及人心深处最细微的颤动。写作同样离不开阅读的大量积累,“真正的阅读,是与一个经过时间淬炼的、富有深度的灵魂进行对话,它训练的是我们的理解力、思辨力和情感共鸣能力。”

阿来的文学笔墨在中国当代作家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对故土历史荣光的景仰与对当下现实的忧虑,使得这位藏族作家有着强烈的身份认同与情感焦虑,并最终成为青藏高原的“行吟诗人”。“我的作品其实不仅关注自然,更关注在自然中生活的人。我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但我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后,人性的温暖。”

AI时代,个人体验才是文学最珍贵的矿藏

面对数字技术狂飙突进的时代,阿来的声音如同一座沉稳的山峦,提醒我们回归到文学的本源——对人的关怀,对生命的感悟。“技术发展确实让我们的社会在大跨步前进,但文学的价值恰恰在于提醒我们:别忘了岸上那些凝视的目光、那些等待的灵魂。”

在阿来看来,身处AI时代,我们“不要光是欢呼,也要严肃思考”,而思考的核心,在于如何守护和修炼那份独属于人类的、富有灵性与细腻的写作能力。“简单来说,就是算法可以模仿重复工作,但我们人类的情感,对情感的深切体验,它是无法模仿和实现的。”阿来说,写作的核心从来不只是遣词造句的技巧,更是将生命体验转化为文字的艺术。

阿来认为,这些独特、私密且深刻的个人体验,才是文学最珍贵的矿藏,是写作之所以能打动人的根本。“我们要学习技术,但不能被技术所同化,真正优秀的作品,永远源自那颗对世界保持好奇、对生命充满敬畏的心灵。”

3B2A2669.jpg

阿来为读者签名。

活动最后,签售的读者排起了长龙,大家手捧《尘埃落定》《云中记》《格萨尔王》等阿来的作品静静等候。阿来耐心地为每一位读者签名,并与他们进行简短交流,现场洋溢着书香与温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