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社科 > 详情

绝版十年,二手炒到4000+!《中国历代战争史》新版来了,这3点碾压老版

来源:集悦读作者:编辑:杨雁霞2025-10-22 17:19:46

谁还在为找老版《中国历代战争史》头疼?

有人翻遍孔网,花3950元收一套2013年旧版;有人求购80年代军事谊文社影印版,却发现那是“内部发行”的竖排繁体本,普通人连见都见不到。这套被历史迷、军迷奉为“天花板”的著作,绝版十年里,二手价翻了两倍还一书难求——直到2025年岳麓书社新版上市,才算把 “读正版好版” 的机会还给大家。

先说说老版的3个“难”:想要读懂,先过三道关

老版的珍贵,在于它是“不可复制的时代产物”,但对普通读者来说,却藏着不少门槛:

获取难:要么“内部限定”,要么“天价二手”。1983年军事谊文社版是影印台湾原版,标注“内部发行”,市面上几乎见不到;2013年中信版虽面向大众,却出版不久就很快绝版,如今孔网二手价普遍在3950-4077元,还得赌“品相完好”“无缺页”,稍有不慎就踩坑。

阅读难:竖排繁体+格式杂乱,读得累。老版多是竖排繁体,对习惯简体横排的读者来说,翻几页就眼酸;更麻烦的是细节混乱——同一人名在不同章节写法不一,公元纪年用“公元八八四年”这样的汉字表述,注释里的古籍引用格式也不统一,读着读着就得停下来核对。

辅助少:想懂战场,只能“凭空脑补”。老版虽附带地图,但部分地图边界模糊,没有现代审图认证;更没有兵器图解、战役复盘指引,读“长平之战”时,想看清赵军怎么被包围、秦军粮草线在哪,只能对着文字硬想,少了点“身临其境”的直观。

新版的3个“优”:解决老版痛点,还加了惊喜

岳麓书社新版没辜负十年等待,不仅保留了老版的“学术内核”,还针对读者痛点做了升级,甚至加了老版没有的 “附加值”:

1. 阅读友好度拉满:简体横排 + 千处修正,读得顺

老版的“格式乱”被彻底解决:把繁体改成简体,竖排换成横排,10磅字号搭配83g 米黄色胶版纸,久读不刺眼;修正了老版几千处错误:比如“高丽好大王碑”改回正确的“高丽好太王碑”,“建炎五年(1135 年)”订正为“绍兴五年(1135 年)”,连“牝马”“牸牛”“羒羊”这类老版就搞混了的古代牲畜专有名词,也都一一准确修订;公元纪年统一成阿拉伯数字“公元884 年”,古籍注释格式也都一一统一,不用再为“找出处”浪费时间。

2. 内容保真无删减:保留老版风骨,还过了“审图关”

很多人担心“新版会不会删改”?看看出版社的声明就放心了:“为保持原貌,个别不妥表述尽量保留,未做改动,读者自行甄别即可。”这意味着老版里独一无二、颇具特色的“申论”(每场战争后的战略分析),以及钱穆、王云五等大家审校的史料,都原封不动。

更让人安心的是地图——新版把老版的地图单独成册,共18本地图册700余幅图,全部经过国家自然资源部审核,战争双方行军路线用不同颜色的线条和箭头标出,山川、河流、排兵布阵标注清晰,连等高线都看得明明白白,读“卫青奇袭匈奴”时,能一眼看清汉军迂回路线,再也不用“脑补战场”。

3. 赠品超实用:4 件礼物,把“战争史”变成立体体验

老版只有书和基础地图,新版却加了4件专属赠品,每一件都和“战争史”强相关:

虎符手账本:“信陵君窃符救赵”的“符”,我们总算见到了真的!手账本封面图案印的是战国时期秦国的杜虎符,打开时“虎符分”,合上时“虎符合”。手账本用来记笔记、标战役时间线都合适。

中国古代兵器图鉴:老版没讲的“刀枪剑戟”全在这——从商周青铜钺到明朝火铳,用素描图还原细节,读“岳飞抗金”时能对照看“钩镰枪”长什么样,看古代攻城时,可看看滚木礌石、云梯布幔的真面目。

金属书签:刻着唐朝诗人李贺诗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夹在书里既实用,又有“读史明志”的仪式感。

乾隆《平定西域战图》明信片:5张卡片还原清朝将新疆纳入版图的关键战役,正好补上“古代疆域如何奠定”的知识点,和正文呼应。

为什么说 “这套书值得珍藏”?老版有的它都有,还更 “有温度”。

不管是老版还是新版,《中国历代战争史》的核心价值从没变过——它是“用战争讲透中国史”的独一份选择,而新版更让这份价值多了“可触摸、好亲近”的质感:

其一,它是“军史双界”的智慧结晶,再也难寻第二套

从1955年10月蒋介石下令编纂,到1979年10月蒋纬国主持修订完毕,这套书耗了24年才成型。编委会里既有蒋纬国、徐培根、李震这些战略学科班出身的军方人士,能写出每场战争的专属申论,分析胜败背后的战略逻辑;又有钱穆、王云五、黎东方这样的史学大家,把关500余种古籍史料,确保每处记载都经得起推敲。这样“懂军事 + 懂历史”的阵容,放在今天再也凑不齐。

其二,它不只是“战争史”,更是一部“立体通史”

550万字篇幅里,不只有3000多场战争的细节——从黄帝涿鹿之战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每场战役的起因、地理形势、兵力部署都讲得明明白白;更藏着中国古代的“生存逻辑”:读“商鞅变法强秦”,能看到制度对战争的影响;读“汉武帝征匈奴”,能读懂疆域拓展背后的经济支撑;读“赤壁之战”,能摸清“外交”博弈如何左右战局。哪怕不是军迷,想系统了解中国史,翻开它也能找到脉络。

其三,新版让“读史”从“费力”变成“享受”

老版的“难读”曾把不少读者挡在门外,新版却一一化解:不用再啃竖排繁体,不用为“建炎五年”还是“绍兴五年”纠结,不用对着模糊地图脑补战场;甚至能借着赠品“沉浸式读史”——用虎符手账本记下“淝水之战”的关键节点,翻兵器图鉴看“戚家军狼筅”的构造,读明末清初没完没了的战争累了,可以把金属书签塞进书里,合上书页,暂时休息。读史的乐趣里,添了更多的“参与感”。

它值得放在书架最显眼的地方

这套书的珍贵,从不是“绝版”赋予的,而是它本身藏着“读懂中国”的密码——那些穿越千年的战略智慧、历史规律,不会因为时间流逝而失效。新版把老版的“学术硬核”,变成了普通人也能轻松触摸的“文化宝藏”:无论是想给孩子做历史启蒙,想给自己补“战略思维”,还是单纯想收藏一套经得起时间的好书,它都担得起。

这样一套凝结了编者多年心血、修正了上千处细节、还带着温度的著作,本身就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也是给每个爱读史的人,最扎实的礼物。

0